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连接过去和现在,让人畅想未来。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5月17日,毕节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向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沾满”泥土沉睡在土地中的文物,自出土那一刻,便鲜活起来,保存、管理、收藏、展出,它们陈
分享
11月15日,市文化馆举行“文化大练兵·每周一艺”戏曲专场演出活动。演出在开场舞蹈《领航新时代》中拉开帷幕,随后,京剧、豫剧、京歌、花灯、京胡独奏等10余个戏曲节目轮番上演。戏曲小扇《琵琶语》婉转凄清,散发出淡淡忧伤;京剧《梨花颂》抑扬顿挫,让人回味悠长;京胡独奏《夜深沉》
为提升教师教学理论和育人水平,将读书收获运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0月20日下午3:00,学校领导和艺体学科老师们相聚云端,围绕李竹平老师的《儿童成长的秘密》一书,开展了主题为“品读好书、提高素养、完善自己、服务教学”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参与阅读分享有音乐、体育、
彝族铃铛舞,赫章县彝族传统舞蹈。2008年,彝族铃铛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铃铛舞,彝语称“恳合呗”。“恳合”为告别之意,“呗”为跳,“恳合呗”意为向灵体告别跳的舞蹈,是彝族同胞祭奠亡灵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铃铛舞又称“跳脚舞”或“抄子舞”,主要流
12月9日-11日,由市委政法委联合各市直高校共同举办的2021年第四季度法治宣传活动走进毕节职院。该校组织近万名师生通过集中宣讲、自行参观等方式进行参观学习。集中宣讲现场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
日前,九洞天景区推出百里杜鹃索玛艺术团为期3天的驻场演出,为游客们送上了多场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为充分发挥旅游演艺项目的综合带动效益,不断丰富景区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文化旅游内涵,推动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毕节市以“景区+民族歌舞”,推进游客深度体验,让民族
9月15日,由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毕节市教育局主办,毕节市文化馆、金海湖新区文教卫旅局承办的“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暨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艺演出先后在毕节金海湖新区小坝中学、毕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举办。本次系列活动共展演优秀节目12个,京剧伴舞《唱支山歌给党
旅游商品是文旅融合的有效载体之一。近年来,毕节旅游商品发展迅速,一批根据市场需求、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个性而不断创新、开发的系列非遗旅游商品,正不断满足着游客的多元需求。深挖文化底蕴 兼顾传承创新“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这描述的正是贵
4月13日,毕节市博物馆新馆(七星关区百里杜鹃路文博一巷一院三馆内)“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三期)环境调控项目”完工,恢复正常开放。经过1个月的闭馆施工,市博物馆以馆内已建成的环境监测系统所积累的数据为基础,用多种调控手段对馆内文物保存微环境实施有效的“稳定、洁净”调控,配
近日,笔者从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获悉,2020年以来,毕节市多方发力,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产品供给。加快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谋划43个项目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规划,按照“点—园—带”逐步推进建设,第一期建设项目基本完工3个、启动实施项目8个
为加强黔西北文物的保护利用,深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毕节段建设,“十三五”期间,毕节以市博物馆为龙头,以各县区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存、革命文物为支撑,以文物修缮保护和展陈利用为重点,多举措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普查,文物工作底数更清晰。顺
一是注重引导传承创新。深入挖掘文化资源,鼓励支持文化企业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大力研发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产品内涵,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织金县贵州杨晓珍鸿达苗族蜡染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将传统与现代工艺有机融合,生产制作的蜡染服饰、床单被套、窗帘、手工艺品等文化产品远
为有效防范化解火灾风险,切实遏制和扭转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亡人火灾多发局面,确保火灾形势持续平稳,9月1日,毕节市10万人消防安全公益大培训启动仪式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举行。七星关区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负责人及网格员共4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其他各县区也
据毕节晚报消息,近日,在区交通运输局的组织下,毕节市志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向小吉场镇联丰小学的学生送去价值一万余元的体育用品和学习用品。该校负责人表示,爱心企业对孩子们的关心与帮助,是社会关爱的重要体现,学校一定会管好用好捐赠物资,教育学生将爱心传递下去,将来更好地回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