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毕节 | 赫章县彝族传统舞蹈 

时间:2022-02-25 20:51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彝族铃铛舞,赫章县彝族传统舞蹈。2008年,彝族铃铛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铃铛舞,彝语称“恳合呗”。“恳合”为告别之意,“呗”为跳,“恳合呗”意为向灵体告别跳的舞蹈,是彝族同胞祭奠亡灵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铃铛舞又称“跳脚舞”或“抄子舞”,主要流传于赫章县珠市乡,其次在财神镇、雉街乡、河镇乡、双坪乡等乡镇也有分布。

据了解,彝族铃铛舞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彝族先民笃尔帝分封六侯的时代。那时,各诸侯氏族部落全民皆兵,组建有战马队伍,国王、首领举行祭祀活动时,部下都要组织120人的兵马队伍和数十人的歌舞队,在祭祀歌舞场上展示骑士风采。同时,舞动中要摇响手中的马铃铛以控制歌舞节奏,铃铛舞由此得名。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相传,铃铛舞的铃声是彝族祖先在战乱中伤亡过大,领头人为安定人心,用马铃铛在手中有节奏地摇响,使后面的队伍相信伤亡人数不大,他们还有再战的能力。之后,这种战时舞动马铃铛的行为逐渐演变为祭祀告别的舞蹈,即铃铛舞,成为安抚战死沙场的勇士灵魂、慰藉死者的舞蹈。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