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是一处规模宏大且极具价值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建筑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发现。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其布局规整、结构复杂,包括主室、侧室、后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展现出当时较高的建筑规划与建造水平。地面采用了类似现代
分享
良渚古城遗址于1936年被施昕更先生发现。当时施昕更先生在良渚镇一带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开启了良渚遗址科学考古的序幕。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意义非凡。其一,它极大地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时空。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这表明在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已经存在高
陶寺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陶寺遗址于1958年被发现,1978年开始正式科学发掘.经过多年的考古探索,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三星堆遗址坐落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这片神秘的土地,承载着古蜀文明的厚重历史。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充满了偶然与波折。1929年,当地农民在劳作时意外掘出一批精美的玉石器,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古董商和一些人士的关注。随后虽有小规模的挖掘,但多是无序且缺乏科学规划
11月11日,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镇石河村东的石人洞遗址取得重大考古发现,目前已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制品9万余件。石人洞遗址是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3年进行海浪河流域石器遗址调查时发现,占地面积16200平方米。根据检测结果显示,石人洞遗址的地层距今5700年左右,即新石器时代
最近有媒体对我国各大城市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在人口增长最多的10个城市中,前三名均为中西部的“强省会”城市,分别是合肥、贵阳和郑州。加上排在后面的成都、长沙、西安,我国去年人口增量前十大城市中就有6个为中西部的强省会。这种趋势背后,蕴含着中西部人口稳定增
藏不住了,躺平只是说说而已,原来读书才是当代人的精神底色!今年QQ短视频读书月活动的知识氛围浓厚,超17万条视频投稿,收获了2.5亿播放量。其中有不少优质创作者分享经典佳篇、朗诵诗词散文、揭秘名著冷知识,让我们跟随QQ短视频创作者推荐的好书,与万千同好一起阅人生,阅世界!“变色龙为
为有力规范文物“探宝”行为,切实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近日,微山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微山县公安局夏镇第二派出所,成功查处一起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案。当事人王某在微山县大运河南阳新河段深夜探宝时,被微山县公安局夏镇第二派出所依法查获,微山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及时介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罗鑫)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西段,一处建筑基址出土摆放整齐的59枚石雷,考古工作者综合判断该建筑基址为长城沿线存放武器的库房。这是北京长城考古首次发现此类性质的建筑。这是记者从此间举行的“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获得的消息。北京市考古研究
中新社邯郸8月29日电(记者王天译)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护中心文保人员29日在进行文物巡查时,发现一方大燕(唐代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建立的割据政权)圣武元年(即公元756年)墓志,距今已有1267年。据悉,墓志发现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镇东清流村,共有一组两件石质文物:墓志为
都市文化界据【新华社】发布新闻消息:记者从河北省广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近日这个所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当地胜营村一村民家中发现了四道明代圣旨,其中两道圣旨时间为天启年间,两道圣旨时间为崇祯年间。四道圣旨均为锦缎材质,除一道天启年间圣旨有破损外,其它三道圣旨大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发现神奇动物貘8月1日,“汉文帝霸陵殉葬坑现大熊猫骨骼”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此次发掘不仅在霸陵的动物殉葬坑发现了大熊猫的骨骼,更是首次在国内考古中发现了貘的完整骨骼。如此一来,“貘”是大熊猫另一个名字的说法,或许能被有力反驳。据了解,貘是哺乳纲动物,是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发现大熊猫骨骼【国宝陪葬?】您可能听说过古人用战马陪葬、用狗陪葬,甚至用猴子陪葬,但您听说过用大熊猫陪葬的吗?陕西西安,考古队员在汉文帝霸陵西侧的动物殉葬坑发掘过程中,发现了2000多年前大熊猫的骨骼。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稀的物种价值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文保部门27日透露,文保人员进行田野文物排查时,于该县磁州镇徐二村发现一通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所立的古石碑,距今已有413年历史。经当地文保专家鉴定,该石碑为明代重修玉皇庙碑,对研究冀南地区民风信仰、宗教文化传承具有较高史料价值。该石碑通体青石质
中新社河北邯郸7月25日电(记者王天译李晓伟)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护中心(响堂山石窟研究院)25日透露,文保人员近日整理库存资料时,发现一组响堂山石窟及附近文化遗迹的原版老照片。专家认定这组老照片拍摄于1935年,反映了当时响堂山石窟佛造像的保存状态,对响堂山石窟考
中新社邢台7月23日电(安培强)据河北省新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3日消息,该县农业农村局施工人员近日在进行河道清淤时发现一座古墓。据墓志铭记载,墓志铭刻于后梁开平元年,距今已有1116年。古墓位于新河县西流乡故现村的西沙河河道内,坐北朝南,为一座带墓道的穹顶圆形砖室墓,上半部分
中新社太原7月11日电(记者李新锁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对外发布,考古人员在太原晋阳古城首次发现较为集中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这对探讨晋阳古城城市布局及演变有重要意义。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西南,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中国国家文物局首批公布的23处国家考古遗
据河北省黄骅市博物馆消息,工作人员近日在该市羊二庄镇前街村采集到一块明代成化年间碧霞元君庙残碑。专家认为,该石碑是当地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祭海文物,对研究古代北方祭海文化有重要价值。据了解,这块残碑长1.75米、宽0.4米、厚0.25米。据残余碑文记载,该碑是当地为修建碧霞
“那大概是从脑海中鼓翼出的幻象,美妙得让人难以置信:色彩缤纷的亭台楼阁依山而建,好似峭壁上破石而出的花瓣,整座建筑既宏伟又考究;卡拉卡尔的雪峰高耸入云,如同一座熠熠发光的金字塔......”1933年,英国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描述了东方群山包围下永恒、神秘、宁静的“香格里拉”,被
中新网邯郸6月28日电(王天译孙媛媛)据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文保部门28日消息,该县近日发现一道清代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皇帝诰封圣旨,距今已有142年历史。据了解,该圣旨长2.22米、宽0.3米,通体采用五种颜色的绢帛制成,用汉、满两种文字竖书,右侧为楷体汉文,共14行143个汉字,左侧为对照
中新网商丘6月26日电(王宇白鹏)“近期,考古队在宋国故城南城墙内侧发现了厚度达80厘米以上的踩踏面,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东周时期的‘环城大道’。”6月26日,河南商丘宋国故城南城墙与睢阳古城西城墙交接处的“城摞城”考古发掘仍在紧张进行中,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
中新网西安6月26日电(记者阿琳娜)记者2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1年至2022年,考古人员在西安西郊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村、陈家寨和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等地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极大地丰富了西安西郊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
中新社太原6月26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6日晚对外发布考古发掘报告称,当地考古人员在阳泉市发现战国时代水井遗存,实证2400年前筑井技术。2019年,在阳泉市洪城北路东平坦垴村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一口水井,经报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
中新网广州6月25日电(记者程景伟)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通报,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该院对广州市黄埔区竹园岭遗址展开了持续三期的考古发掘工作,实际发掘面积共计13500平方米。经考古勘探发掘确认,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
中新网湖北远安6月19日电(董晓斌赵璧)记者19日从湖北省地质局吴奎研究团队获悉,该团队历时5年多时间,在湖北远安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层发现一类牙形动物化石,在进行研究后确认是“南漳—远安动物群”早三叠世牙形动物化石组合,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该类早三叠世牙形化石。早三叠世是
中新网百色6月19日电(韦佳秀)记者19日从广西百色平果市委宣传部获悉,5月7日至25日,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百色市有关专家、文博工作者的联合发掘中,考古队在平果市黎明乡蟠桃村那物屯对面的达洪江水库库区一个半岛,发现一处古墓并挖掘出铜鼓和一批文物。经有关专家初步认定
中新网山东茌平6月15日电(孙婷婷)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6月15日举办元代砖雕墓壁画保护展示研讨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窟寺研究中心主任李宝军介绍说,在茌平区焦庄墓地发掘的两座元代砖雕壁画墓,是目前聊城乃至鲁西地区首次发现。不同于以往山东地区流行的圆形穹窿顶式,本次发
中新网石家庄6月10日电(记者李晓伟)在10日举行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北省主场活动上,河北省文物局公布“2018-2022年河北十大考古发现”,阳原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武安赵窑遗址、涞水张家洼遗址、行唐故郡遗址、邯郸后百家北墓地、临漳邺城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6日电(记者李爱平)6月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了解到,呼伦贝尔草原地带首次发现赭石岩画。官方消息称,呼伦贝尔博物院与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博物馆研究人员经过两年考察研究,将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伊和乌拉山一处巨大独立岩石上发现的彩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徐婧)国家文物局30日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四项近期商代考古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北京丰台新宫发现的一处重要大坨头文化遗址。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坨头文化(夏商时期)双重环壕聚落,延续时间长,遗迹遗物丰富
中新网太原5月30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0日公布信义遗址考古发掘情况,当地考古人员在此发现黄河中游地区,时代最早的成排分布土构窑洞,为探索史前时期中原与北方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新资料。信义遗址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信义村,地处小东川河与其季节性支流阳坡沟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应妮)国家文物局30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最新考古发现,通报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北京丰台新宫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洹北商城遗址“郭城”考古新发现一定程度上改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应妮)记者从中国国家文物局30日在北京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获悉,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发掘出陕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是一处商代晚期李家崖文化聚落遗址。在寨沟遗址
中新网德阳5月26日电(罗兵)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街道文庙小区内,施工人员杨云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量铜币,报警后,当地警方、文物保护部门赶赴现场处置。经过专业工作人员抢救性发掘,一枚枚铜币破土而出。“预估了一下,两大麻袋可能有上千枚,具体数量要待后续清理完后才知晓。”5月26
中新社石家庄5月24日电据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部门24日消息,工作人员近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河郭镇梁牌村发现一通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所立古石碑,碑文全称为“重修祀堂碑记”,距今已有279年历史。新发现的古石碑为青石材质,高200厘米,宽70厘米,厚23厘米。该石碑两面书文,
中新网三亚5月21日电(记者应妮关向东符宇群)国家文物局2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5月20日已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设置布放了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正式开启考古调
中新网鄂尔多斯5月18日电(记者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政府18日对外消息指,该旗境内新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点1处。官方消息指,近日,鄂托克旗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合作,组织专家对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内化石点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工作,新
中新网重庆5月15日电(记者钟旖)记者15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一工地新发现一座千年汉代崖墓。经发掘清理出土文物56件(套),时代初步判断为东汉时期。据介绍,2023年4月中旬,江北区北滨路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古墓,当地立即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重
中新社石家庄5月8日电据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部门8日消息,工作人员近日在南和区河郭镇赵牌村发现一通明代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所立的古石碑,距今已有502年历史。新发现的古石碑为青石材质,高130厘米、宽75厘米、厚22厘米。该碑两面书文,碑阳文字字体为行书,共854字,字迹清晰,由
甘肃张掖发现大面积土林地貌【科考价值高】4月25日,我省张掖市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举办发布会宣布张掖发现大面积土林地貌。张掖土林地貌主要集中在该市肃南县境内,平均海拔高度1700米左右,面积约20平方公里。土林发育齐全、类型多样,从幼年时期的细沟土牙,到中青年期的圆盆土柱,直至
中新社太原4月18日电(记者李新锁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发布,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发现一处金代壁画墓,系多代人分室合葬。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杨柳介绍,上述墓葬为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建造于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墓葬为仿木结构方形穹窿顶
中新网广州4月17日电(记者程景伟)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17日发布“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共有5个项目,分别是清远市英德市岩山寨遗址石尾头地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地块南越国至清代遗址、潮州市湘桥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佛山市南海区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宋代
广西发现九尾狐甲鱼化石【4.1亿年】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盖志琨、林翔鸿、山显任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合作,在距今约4.1亿年前(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广西古鱼类特异埋藏生物群中,发现了一个盔甲鱼类新属种“九尾狐甲鱼”。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首个完整保存
“等疫情结束了我们一起...”如今,这句话终于能够兑现。春暖花开,总要换个地方睡睡觉吧!疫情的结束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被禁足已久的人涌向各大景区,目前各城市线上酒店订单均处于爆满的状态,已经基本覆盖了酒店的所有业务,为投资领域带来了新的方向。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旅住app
中新网西安3月28日电(记者阿琳娜)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其中陕西旬邑西头遗址成功入选,这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持和合作发掘项目中,第五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至2022年,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西头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47
中新网温州3月28日电(记者王题题)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功入选。作为今年浙江唯一入选项目,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港口、码头、船只,证据链完整。专家认为,这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是海
中新网西安3月28日电(记者阿琳娜)记者28日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一西周时期公共墓地发现玉琮、铜璇玑状饰等大量带有东方色彩的古代文化遗存,推断这些东方文化因素应来自于陶寺文化。2018年至2020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东沙河西路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77
3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经过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宣布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
3月26日,仙桃市文物保护所别享兵所长带领业务部、办公室、安保部等部门的8名工作人员,赶往沙湖镇凉亭村,对发现的清道光八年(1828年)墓碑开展现场调查。墓碑现置放于凉亭村二组村民董勤汉屋后院墙处,平放、正面朝上,由碑首和碑身组成,麻灰石质地,长约1.71米、宽约0.71至0.75米(碑首0.75
郑州一水库疑发现汉朝古墓【陶陶罐罐】这不能跟单买B2B的比啊,得跟也是云发布的比3月23日,有河南郑州网友报料称:常庄水库道李村附近疑似发现大量汉朝古墓!现场的视频显示,有文保部门人士带着施工工人,在一大片黄土地上正在开挖,显露出很多古代墓葬坑。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古墓已经挖了
中新网太原3月22日电(记者杨杰英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2日对外发布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岩对晋阳古城新发现瓷窑址的研究成果。“晋阳古城内隋至唐代早期瓷窑址的新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隋唐时期制瓷手工业的空白,是山西地区陶瓷考古一次十分重要的发现。”刘岩如是表示
中新社郑州3月21日电(阚力)“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21日在郑州公布,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布局、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洛阳孟津朱仓北朝墓、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以殷墟考古为核心标识的商代考古已历90余载。经过近两
新华社重庆3月19日电(记者刘恩黎)记者日前在重庆合川钓鱼城遗址采访时了解,近期该遗址新发掘揭露了一批南宋末期建筑群。专家认为,此次发现遗址的建筑规模和规格之高,在之前宋元(蒙)战争时期山城防御体系中前所未见,尚属首次。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交汇处的重庆市合川
科学家在中国发现脖子最长恐龙【长达15米】近日,一组中外科学家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表明,在中国发现的一个马门溪龙标本的颈部长度达15米,比长颈鹿的脖子长6倍。据科学家称,它可能是目前已知恐龙中脖子最长的恐龙。马门溪龙是蜥脚类恐龙的一种,体长大都超过20米,甚至30米
中新网益阳3月15日电(杨哲)湖南沅江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15日对外透露,当地在南洞庭湖莲花岛村一处河滩发现古墓葬遗迹,经过对遗迹进行发掘,目前共发掘9座墓葬、5座灰坑,并在遗迹周围采集到一批文物,实证南洞庭湖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就有人居住。2022年洞庭湖流域遭遇60年一遇特大旱
中新网西安3月13日电(记者党田野阿琳娜)“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12日揭晓,洛南夜塬遗址、旬邑西头遗址、秦汉栎阳城遗址、西安三殿汉代古桥遗址、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靖边清平堡遗址等六个项目入选。夜塬遗址位于洛南盆地西部,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
中新社郑州3月8日电(阚力)记者8日从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获悉,河南安阳八里庄新发现并确认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兼具磁山文化因素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距今约7800年至7400年,是目前所知裴李岗文化分布的最北界。据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申文喜当日在论坛上介
中新社郑州3月8日电(阚力)记者8日从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该省三门峡市陕州城墓地中发现较多夫妻并穴合葬墓及少量工匠墓、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等。其中,戎人墓出土墓葬及器物特点已有中原化趋势。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燕飞当日在论
中新网南京3月6日电(记者杨颜慈)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在西藏北羌塘地块兽形湖附近发现典型的丘状生物点礁。经研究,该点礁时代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距今约3.9亿年。相关研究成果在知名学术期刊《远古世界
中新网长春2月23日电(郭佳曲家伟)记者23日从吉林大学获悉,过去一年,该校考古团队在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首次发现2枚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石制蚕茧。2019年以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对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
备受关注的“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月22日揭晓,除入选项目外,另有六个遗址项目入围。——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新发现的祭祀坑出土遗物260余件,其中包括遗址目前所
备受关注的“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月22日揭晓,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等六大遗址发掘研究
中新网石家庄2月22日电(记者李晓伟)据河北省文物局消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2日在京举行,公布最终入选的6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位列其中。据介绍,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是近年冀西
中新网银川2月22日电(记者于晶)2月22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宁夏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作为中国6项重要考古成果之一,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又称“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内
中新网石家庄2月19日电(赵丹媚李晓伟)2022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18日召开,投票选出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张家口市尚义四台遗址在内的2022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中部南侧大南山中的一处小型山间盆地中。2022年
栎阳城遗址发现目前最早的都城轴线完整揭示出战国中期至西汉前期都城核心区重要建筑的平面形制本报西安2月16日电(记者李洁、张哲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近年在栎阳城遗址考古取得丰硕成果。从2018年开始,考古
据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文物管理所消息,该县新兴乡姑鲁沟村后山岩石上发现神秘图画。据专家初探,疑似为史前狩猎采集人群所作。2022年12月6日,冕宁县文物管理所接到报告称,姑鲁沟村后山岩石上发现神秘图画。接到报告后,冕宁县文物管理所立即向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科报告了
中新网银川2月15日电(记者于晶)2月15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当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发布了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的最新考古进展。苏峪口瓷窑遗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为一处西夏时期精细白瓷手工业生产遗址。20
中新网太原2月13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对外公布2022年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运城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靠近盐湖,其海量的盐业资源与遗址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对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控制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山西省
中新网西安2月12日电(记者阿琳娜)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发掘完成其中7座,初步推断陶渠遗址是两周之际的“京”国所在地。陶渠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2020年5月开始,考古人员对遗址开展
中新社沈阳2月3日电(记者韩宏)记者3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距离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为“红山古国”原生型文明起源增加了新的证据。2022年6月,为配合赤峰至绥中高速公路(G4515)凌源至绥中段建设,考古人员对此
都市文化界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消息:偏僻山坡上躺着一尊灰头土脸的石狮,竟很可能出自明朝。近日,北京市民杨云峰带小孙子游玩时,发现一尊饱经沧桑的石狮被遗弃在长辛店西山坡。当地社区工作者得知消息后,立刻将石狮移至社区保管并展示。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认为,这尊石狮出
中新网重庆1月15日电(记者钟旖)记者15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钓鱼城遗址考古发掘清理揭露了一批前所未见的高规格建筑遗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据介绍,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交汇处的重庆市合川区,占地2.5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公元1259年,蒙古大
1月15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考古队获悉,汉魏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日前,该队在对宫城东南角进行发掘时,于宫城东墙内侧发现了3座北魏时期的大型半地下式仓窖遗迹,初步确定属皇家府库的一部分。“这是目前确知等级最高的古代仓储类建筑,对丰富
中新网西安1月12日电(记者阿琳娜)记者12日从陕西省文物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考古人员在唐代严公贶墓出土一方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的墓志,该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据介绍,凤林北路东延伸段项目位于西安市长
中新网太原1月12日电(记者胡健)记者12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尹村遗址发现三座商代早期“窑箅式升焰窑”,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时期文化更迭及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材料。尹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旭来街街道尹村西北约50米的云
中新网西安1月12日电(记者阿琳娜)记者12日从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获悉,考古人员发现了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对于隋唐长安城形制布局及礼仪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五桥并列遗址。2021年5月以来,配合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
山东发现距今1.32万年人类遗址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工作人员在淄博市临淄区赵家徐姚村西发现了一处距今大约1.32万年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人类遗址,出土了包括100余件陶塑制品在内的1000余件早期人类遗物。赵家徐姚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人类遗存发现
中新社郑州1月6日电(李贵刚阚力)记者6日从为期两日的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鹤壁辛村遗址考古发现的“插杆式骨笄”,最早在殷墟可见到相似器形。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辛村遗址考古发掘始于1932年,开启了中国西周考古的序幕,与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的安阳殷墟直线
中新网郑州1月6日电(记者韩章云)为期两日的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6日持续在郑州举行,记者从交流会上获悉,考古人员在位于河南洛阳的汉魏洛阳城宫城千秋门遗址首次发现大型魏晋时期地下水道遗迹,这一发现也证实了《水经注》中的相关记载。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
中新社郑州1月5日电(阚力)记者5日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位于河南郑州的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遗址分别发现古地震遗迹,震级不小于6级。大河村遗址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等四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的双槐树遗址系5300年前后
中新网郑州1月5日电(阚力)记者5日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获悉,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两院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掘出各类丰富的遗迹、遗物,时代涵盖商代、战国秦汉、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重大考古收获是发现郑州商都遗址
中新网太原1月4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4日对外发布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022墓考古发掘资料,考古人员根据墓葬规模、随葬器物规格及带殉人和殉狗等墓葬属性,推测该墓应是西周时期一座国君级别墓葬。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于2004年被盗时发现,2004年至2007年,山西省考古
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结果揭晓,亭后窑址榜上有名。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会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钱江晚报支持。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
中新网呼和浩特12月16日电(记者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消息指,近期,考古部门在内蒙古开鲁县恒源牧场发现3座辽代墓葬。考古部门称,10月8日,内蒙古开鲁县恒源牧场在场区建设取土时发现2座墓葬,内蒙古文物局随即委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考
中新网重庆12月2日电(记者钟旖)记者2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历时6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重庆市合川区张家院子遗址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一批春秋时期巴文化遗存,填补了嘉陵江下游春秋时期巴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据介绍,张家院子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湖塘
中新网盐城11月27日电(记者谷华)27日,记者从盐城市建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该县冈西镇双墩村境内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遗存,已出土钱币约1.5吨,多为唐宋时期钱币。10月22日,建湖县冈西镇双墩村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遗存,随即进行现场保护与抢救性发掘。10月24日,抢救性发掘工作在双墩村
中新社河南三门峡11月27日电(阚力)首届仰韶论坛27日公布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新成果,河南仰韶村遗址首次发现大型房屋建筑,其先民肉食资源获取方式以饲养为主。以仰韶村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重要的彩陶文化,该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现有房址、壕沟、窖穴、墓葬
都市文化界据【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消息:按照全市“考古前置”工作的统一部署,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日前组织完成了灌云经济开发区(8.7平方公里)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工作。在本次评估区域内,考古人员新发现了2处明清时期的遗址。其一为小伊镇小卓庄遗址,面积约7500
2022年度(第33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启动。根据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章程,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调查等项目,请将相关资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办公室(中国文物
日前,为总结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遗址研究工作进度,推动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研究,宣传湖北考古最新成果,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武当文物宗教事务局、武当博物馆承办的“武当山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在武当山以线下线上方式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最近有幸拜读了《发现儿童的力量》这本书。这本书共写了十一个困惑,具体有“游戏在哪里”、“游戏中的自由在哪里”、“游戏中的学习在哪里”等等。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书中的种种困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而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实
中新网太原11月16日电(记者杨杰英胡健)记者16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大同仝家湾发现一座北魏邢合姜墓石椁,该墓葬有明确纪年,石椁四壁及顶部皆绘有佛教题材壁画,并残存彩绘。这种全景式反映佛教题材的墓葬壁画在北魏平城时期尚属首次出现。这座墓葬出土有明确纪年
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通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聚焦3000多年前商代晚期都城殷墟考古发现与研究新成果。通报会上,正式发布小屯宫殿宗庙区新发现一处大型池苑遗迹,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从1928年起,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发掘,90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应妮)国家文物局10日在京举办“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聚焦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成果及最新进展。其中,殷墟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发现、发掘极大地填补了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的空白。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其重要性毋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应妮)记者从中国国家文物局10日在北京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获悉,甲骨文发现总计约15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35000余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系统介绍了120余年来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成果。他透露,至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应妮)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1928年起,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表示,作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殷墟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而
为充分挖掘邹平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量,保护、传承邹平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邹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域内开展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调查,调查内容涉及黄河流域文化遗存、近现代工农业文化遗产、革命文物以及其他反映邹平地域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调查
山西发现史前及晚商时期遗存为研究国家社会形态提供资料中新社太原11月8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8日对外发布新发现,考古人员在山西绛县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庙底沟二期、龙山十时期遗址,以及商周时期遗存,为研究晚商王朝的西部边界及国家社会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乔野寨
中新网乌兰察布11月7日电(记者李爱平)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察右中旗文旅局文物管理所获悉,近日,考古人员在当地新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专家初步确认该遗址为仰韶文化中晚期典型遗迹。新发现的遗址位于察右中旗库伦苏木,该遗址地表上有大量的砍砸器、石磨板、石刀、石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