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堂食外卖立规矩,守护舌尖安全
近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发布了《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成为全国首个针对纯外卖业态量身打造的服务标准。该《规范》直面外卖行业痛点,从准入门槛、经营场所、加工制作、包装配送等多个环节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商家必须具备食品经营许可、明厨亮灶等基础资质,并建立数字化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近年来,纯外卖经营模式在各大城市铺开,成为餐饮业一股新势力和增量市场。因为这类商家不提供堂食,没有消费者现场监督,容易形成监管盲区,出现卫生死角,食品安全隐患随之增加。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专门提及要“推动平台和商户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重庆此番针对无堂食外卖出台经营服务规范,也是对这一《意见》的具体落实。
专营外卖不做堂食,具有低成本轻量化的运营优势。但是,低成本不能变成“低底线”,轻量化不能成为轻质化。重庆新规的突破性在于,用强制性标准将外卖后厨从幕后推到台前。无堂食外卖安装监控并接入监管平台,等于给商家戴上了“紧箍咒”。这种技术赋权让食品安全监督实现了从人眼盯到云监控的跨越。
当阳光真正照进后厨,食品安全便从道德约束升级为技术刚性保障。从要求商家建立数字化追溯系统,到规定配送箱每日消毒记录;从强制食品经营许可公示,到细化生熟食品加工分区标准,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条款,有望共同编织出一张疏而不漏的防护网。通过对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形成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闭环,有助于促使商家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这对消费者来说,可谓吃下一颗“定心丸”。
食品安全大于天。这一新规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期待更多地方后续跟进,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让消费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放心享受质量有保证的外卖。当然,好的规范还需严格执行才能发挥作用。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无堂食外卖商家的监督检查力度,外卖平台更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消费者也要增强维权意识,形成政府监管、平台履责、公众参与的三角闭环,让技术进步的红利真正落到公众的“碗”里。
(作者系执业律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