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非遗莲湘舞“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23-04-12 08:56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安徽非遗莲湘舞“飞入寻常百姓家”

身着五彩衣、手持莲湘棒,轻移舞步,以棒敲击肩、臂、背、腿等部位,打击出有节奏的声音,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显得格外和谐悦耳……这就是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名单“传统舞蹈”项目的莲湘舞,又称“打莲湘”,是中国民间传统舞蹈。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流传更为广泛,已有145年的历史。

莲湘舞,在合肥市肥西县广为流传。最早由柿树黄花一带农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艰苦的劳作中形成,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扬光大并进一步传播。

莲湘舞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舞姿刚柔相济,节奏明快。表演时,演员各持莲湘,从头打到脚,从前打到后,边打边唱,形成舞、打、跳、跃的连续动作,一起一落,节奏鲜明,动作活泼。每逢春节,农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用打莲湘舞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通过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和穴道,达到舒筋活血的功效,也为全民健身活动增加了新的项目,同时,普及打莲湘舞,也是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

然而近二十年,莲湘舞却一度濒于灭绝。柿树岗乡党委政府意识到,如果再不挽救这种民间艺术,可能会使之陷入失传的窘迫境地。

于是,2008年,柿树岗乡民间业余艺术团正式成立。当时,艺术团成员们在黄花村找到了一位87岁的老艺人,根据他的回忆去学习摸索莲湘舞的基本步子。这之后,艺术团开始多次在一起协商编舞,修改莲湘舞伴奏音乐。令大家惊喜的是,焕然一新的莲湘舞深受大众喜爱。

在当年年底举行的肥西县家庭才艺大赛上,由柿树岗乡选送的民间舞蹈打莲湘唱词一举夺得大赛特别奖,莲湘舞也因此“一炮打响”。

第二年4月,莲湘舞在合肥市“农运会”传承项目中荣获一等奖;短短几年间,莲湘舞受邀外出参加活动达200多场。

2014年6月,柿树岗乡的莲湘舞作为安徽省唯一选派节目,参加了在苏州举办的全国莲湘舞邀请大赛,荣获国家银奖。

2015年8月,该乡选派的少儿莲湘舞代表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活动总决赛又获国家银奖。同年12月20日,第五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闭幕式暨“光年奖”颁奖盛典在京举行,《莲湘舞》再次入选全国《十佳公益奖》,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代表作品获奖。

2011年,柿树岗乡文化站将非遗项目莲湘舞引入柿树岗乡中心学校,并且把它作为少年宫的一门重点课程,并通过创新和改革,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分别编排了莲湘舞和莲湘操项目。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社团,组建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少儿莲湘舞队伍,这支独具特色的少儿队伍曾获得合肥市第二届广场舞大赛优秀演出奖、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节舞蹈类大赛国家银奖等荣誉。学校也成为合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首批合肥市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今年2月21日晚,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合肥之春”2023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在合肥大剧院歌剧厅圆满上演。当晚21时许,随着轻快悠扬的旋律,肥西县选送的莲湘舞伴歌《看山看水看中国》作为压轴节目上场,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细长莲湘棒,不停变化招式,敲出悦耳韵律;脚下舞步整齐灵巧,令人赏心悦目,不时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这个节目有20个成人演员、24名小演员,小演员都是从我们学校400多位表演者中挑选出来的。”肥西县柿树岗乡中心学校校长张高友向记者介绍,为了传承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柿树岗乡中心学校从娃娃抓起,以学校少年宫为平台,以莲湘舞为特色品牌,打造少儿莲湘舞队伍,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莲湘舞课程,通过说莲湘、写莲湘、跳莲湘的系列课程,让学生了解莲湘文化、走进莲湘文化,传承莲湘文化。同时,学校还创编了《我是幸福莲湘娃》莲湘舞韵律操,在大课间,全校学生齐跳莲湘操。

“我们一直教育学生要爱国、爱家乡,那么他得先知晓、了解自己的家乡,这时候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柿树岗乡中心学校校长张高友说,“开展莲湘舞进校园活动,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离开了生活的非遗传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莲湘舞想要“飞入寻常百姓家”,最根本的就是保护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只有让莲湘舞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群众的生活,才能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了促进莲湘舞的发展与普及,柿树岗乡计划把打莲湘作为全民健身项目加以普及,列入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定期举办莲湘舞培训班,让全民参与其中,赋予其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莲湘舞的服装更加精美,音乐更加动听,规模更加壮大。莲湘舞也从幕后走向台前,从柿树岗乡走向肥西,走出了安徽。莲湘舞已成为柿树岗乡“一镇一品”特色文化项目中引人注目的文化品牌。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