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非遗抛头狮不断发展提高“活”起来
安徽非遗抛头狮不断发展提高“活”起来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抛头狮”,是蜀山区南岗镇一带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绝技,是人们在长期农耕生活环境和生产习俗中形成的以当地门歌、 舞蹈、崇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其历史悠久,据考证,抛头狮传承人陈德荣家族祖上从1867年就开始玩狮,距今已有156年历史。
与传统狮舞不同的是,抛头狮的狮头与狮身是分开的。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置于自己的上半身,举套之间便有了一个向上抛的动作,故称为“抛头狮”。抛头狮狮身是用篾、木条、红布、铃铛、皮革等扎制而成;表演时配以鼓、锣、钹、钗、小锣等打击乐器,营造喜庆气氛。引狮人还必须要唱当地门歌,以烘托现场气氛。在南岗镇鸡鸣村,过去每逢元宵佳节、集会庆典、房屋乔迁之时,村民都要请抛头狮队前来助兴。在玩狮场上,用32张方桌层层相叠,引狮人把狮子引到顶处,然后双狮从高处往下跳。农家盖房乔迁之前,请玩狮队到新房玩狮,在房中写下寿字或点上油灯玩狮,狮子舞动,油灯不灭,寿字不乱,寓意吉祥如意。在历史鼎盛时期,抛头狮还不时被邀请至外县、外市进行表演,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以陈德荣为主的南岗镇鸡鸣村抛头狮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荟萃合肥民间文化,展示民间音乐、唱词、打击乐,充分展示合肥民间艺术的内涵。抛头狮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程序,并通过活动不断发展提高,成为合肥区域民间艺人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形式。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