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考古资料尽快整理出版的相关要求,切实开展考古研究和考古成果转化。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桓台县博物馆近期召开桓台史家、李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编撰工作会议。会议由史家遗址发掘领队、原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主持,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
分享
山西省文物局2024年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在临汾市大宁县举办为了提升我省考古业务人员田野技术水平,推动山西省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近日,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山西省考古学会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大宁县文化和旅游局协
11月12日,新疆12处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移交仪式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本次移交文物共计3175件,是新疆迄今为止单次移交文物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一次,也是新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移交常态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次移交给疆内8个地州市博物馆的文物,出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近
11月11日,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镇石河村东的石人洞遗址取得重大考古发现,目前已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制品9万余件。石人洞遗址是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3年进行海浪河流域石器遗址调查时发现,占地面积16200平方米。根据检测结果显示,石人洞遗址的地层距今5700年左右,即新石器时代
王志高2024年9月1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先生应南京博物院邀请,在南京博物院小剧场作了题为《考古视野下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艺术》的专题讲座,现场300余位公众参与了本次活动。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是遗存至今的最重要的六朝时期文化遗产
近日,为了更好地处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纠纷,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临漳县邺城考古博物馆与县司法局联合组建了人民调解室。该调解室配备了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和经验丰富的调解人员。他们将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公正、公平、客观的态度,对游客之
国家考古研究中心到霞浦开展水下文物普查8月17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甘才超研究馆员、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羊泽林研究馆员、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朱滨、宁德市文保中心主任欧东海及贾如真、姚康、甘慰元等专家和霞浦县“四普”队员共15人到霞浦县三沙镇,开展烽火岛水下文物普查
近日,临漳县邺城考古博物馆迎来了100余名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他们在这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游活动。活动以“探索历史,聆听成语故事”为主题,通过博物馆内的丰富展览和生动讲解,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了邺城文化的博大精深。邺城考古博物馆的讲解员们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
鹤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申屯遗址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是后续保护研究与利用等一切工作的前提。为了更好的完成库藏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后续报告编写、文物保护与利用提供实物支撑,鹤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急需对申屯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器物开展文物修复
红塔区2024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考古进校园科普活动圆满举行6月5日,玉溪市文物管理所、玉溪市文博协会、红塔区文物管理所共同策划并选择在玉溪六中举办2024年文物与自然遗产日活动。活动旨在提高在校学生对文物和自然遗产的认知度、关注度与兴趣,同时丰富在校学生的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在淮召开,公布武王墩墓考古与文物保护最新成果。省委宣传部部长陈舜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市委书记任泽锋,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
都市文化界据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墓是迄今考古发掘最高等级的楚国墓葬,也是近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墓葬发掘项目。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考古现场开放日活动引语进行一场跨越3000年的对话,感受来自历史的信息。每一次铲土,每一次刷去尘埃,都像是在解读一段千年前的密语。累积的地层、出土的陶片不再是沉默的文物,而是历史的见证,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与之产生深刻的共鸣。在时间长河中,历史以其沉
为引导社区青少年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寻,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璀璨成就,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青少年更加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12月2日上午,市桥社区开展民生大莞家之“探索历史挖掘未来”小小考古梦活动。科普“考古”知识活动中,社工通过生动形象、通
开展考古和文物修缮工地开放日、举办公众考古活动是我们贯彻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宣传、推广和普及文物工作的有效手段。本年度,市文物考古所以“溯源港城”为主题,已先后举办多次公众考古系列活动,吸引了多行业文物和考古爱好者的关注和踊跃参加。在市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罗鑫)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西段,一处建筑基址出土摆放整齐的59枚石雷,考古工作者综合判断该建筑基址为长城沿线存放武器的库房。这是北京长城考古首次发现此类性质的建筑。这是记者从此间举行的“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获得的消息。北京市考古研究
8月7日,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布设的“世纪华彩水洞沟——水洞沟遗址百年展”和“考古宁夏——宁夏考古成果展”开展。此次展览总结了水洞沟遗址发掘研究历史和价值意义,全面展现了宁夏考古工作者在人类起源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世
今年,虹桥镇在世界读书日之际发布了“艺起阅”阅读服务精品项目。日前,暑期重点项目《海派城市考古——探寻“小”时光》系列活动已圆满结束。该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上海地铁博物馆、旺旺集团总部、马利股份、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开启“游”文化之旅。阅读城市脉
“老综考古”,乐趣何在?最近似乎没有什么精彩的综艺了?一些长期季播综艺,仅靠几个“显眼包”苦苦支撑;新出现的“黑马”,也没能大范围出圈。当下的综艺没意思,于是网友们展开了一波“综艺考古大战”。考古的快乐,让观众们发现,过去的综艺是真的精彩。(7月30日澎湃号)从美食、相亲到选秀、
记者7月25日从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获悉,继2000年发掘后,当地重启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此举对古人类研究及保护好元谋猿人遗址具有重要意义。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课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1965年5月,在元谋县老城乡大那乌村东首次发现了元谋猿人遗址,
良渚古城位于浙江余杭,但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并不局限于良渚古城,它涵盖了现在广义的长三角,以钱塘江、太湖流域为中心,北抵鲁南苏北,西到安徽的江淮地区。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共同组成了远古江南文明的拼图。江苏的良渚遗址分布广泛、意义重大。苏州草鞋山遗址保存了
核心阅读近年来,多种学科知识、先进科技手段与考古研究实践深度融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科技手段就像可靠的“放大镜”“显微镜”,使研究者能够从同样的文物上捕捉到更多痕迹,提取出以前难以获得的海量信息。检测一抹灰烬,3000年
中新网银川7月19日电(记者杨迪)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暨新时代宁夏考古工作新闻发布会19日在宁夏银川举办。发布会上通报了新时代宁夏考古“成绩单”,记者注意到,多项宁夏考古研究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水洞沟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今年是
中新网郑州7月9日电(记者韩章云)记者9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草原考古遗存研究”已在蒙古国启动,首批4名中国考古工作者已抵达考古现场。此次考古项目的启动,旨在对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继续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考古周期为2个月,中方将先后派出2批
记者6月2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1~2022年,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城西片区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金到明清各期墓葬的演变序列。其中陈家寨墓地两年度共计清理有北朝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581座和
中新网广州6月25日电(记者程景伟)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通报,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该院对广州市黄埔区竹园岭遗址展开了持续三期的考古发掘工作,实际发掘面积共计13500平方米。经考古勘探发掘确认,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
中新网太原6月16日电(记者杨杰英杨静)6月16日,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暨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揭牌仪式在山西大学举行。会上,山西省文物局与山西大学共同签署《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大学联合组建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立足山西资源禀赋,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
中新网石家庄6月10日电(记者李晓伟)在10日举行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北省主场活动上,河北省文物局公布“2018-2022年河北十大考古发现”,阳原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武安赵窑遗址、涞水张家洼遗址、行唐故郡遗址、邯郸后百家北墓地、临漳邺城
中新网郑州6月11日电(杨大勇)记者11日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0日在河南郑州揭牌。该公园的建设,将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生态建设、人民群众社会文化活动空间、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使古遗址融入现代生活,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郑州商城国家考
中新网成都6月9日电(记者岳依桐)由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暨“窑窑相望”第五届邛窑柴烧艺术季开幕式9日在四川省邛崃市举行。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十方堂村,邛窑创烧于南北朝、盛于晚唐五代、衰于宋末,烧造历史绵亘八百余年,开创了乳浊釉、
中新社合肥6月9日电(记者赵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9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人字洞考古发掘25周年成果。人字洞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癞痴山南坡,是一处洞穴堆积。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20万-256万年),是目前亚欧大陆已
他说,“我这个人干啥可能都能坚守一辈子”,从挖掘到整理,他坚守在考古发掘一线现场。他也说,“考古这个事情永远没有定论”,从沉默到惊现,为人们打开通向古蜀文明研究的大门。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三季节目,本期对话四川广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应妮)国家文物局30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最新考古发现,通报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北京丰台新宫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洹北商城遗址“郭城”考古新发现一定程度上改
中新社郑州5月20日电(阚力)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20日在河南郑州宣布成立,旨在致力于考古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研究,提升考古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当日,“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在郑州举行,130余名
中新网三亚5月21日电(记者应妮关向东符宇群)国家文物局2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5月20日已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设置布放了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正式开启考古调
中新社新疆图木舒克5月18日电(崔显朝高磊张树飞)近40件从新疆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出的文物18日首次亮相展出,展示了唐宋时期,西域与中原文明的交融碰撞以及繁荣的生活生产场景。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自2022年6月开展以来,共发掘出文物500余件。每
中新社济南5月18日电(孙婷婷)2022年结束的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樊家遗址等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经初步修复整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在济南考古馆展出。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级别最高、陵园附属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资料最丰富的元代墓地
中新社石家庄5月16日电(记者李晓伟)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消息,该院近日组织泥河湾盆地新庙庄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认为,经过历年的考古发掘,泥河湾盆地新庙庄遗址基本构建起距今12万年至1万年间的文化序列,补充完善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被誉为
中新网兰州5月8日电(艾庆龙闫姣)在甘肃中部,有一个叫临夏的地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算十分知名。但在考古界、学术界专家学者眼中,这是史前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还曾是国际研究热点地区,成就了一批知名研究者。8日,“‘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
中新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应妮)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记者从中国国家文物局获悉,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有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8年至2022年,累计1.46亿人次“打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
中新网广州4月17日电(记者程景伟)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17日发布“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共有5个项目,分别是清远市英德市岩山寨遗址石尾头地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地块南越国至清代遗址、潮州市湘桥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佛山市南海区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宋代
秦汉时期的岭南考古发现,对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给青年考古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岭南地区秦汉考古研究与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探讨秦汉时期南中国区域内部以及环南海地区文化交流互动等问题,暨南大学历史学系、
展览时间2023年4月14日-6月14日展览地点临沂孔庙(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路109号)主承办单位主办单位: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协办单位: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单位:临沂市博物馆、临沂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发挥公众考古
中新网长春4月11日电(记者郭佳)“绿野先踪——考古实证下的东北史前生活”展览正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自开展以来,该展览吸引大量参观者观展。该展览分为“穴居、定居、聚居”三个单元,全景展现了史前时期东北地区先民的居住方式,还运用现代科技加强了文物与参观者
中新社平潭3月29日电(闫旭林彤欣)位于福建东部沿海的平潭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水下考古基地(一期)近日已启动施工。记者29日从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了解到,该项目位于平潭竹屿湾区域,将依托海丝文化与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对中国标准砂厂东侧区域原有房屋进行改造施
中新网西安3月28日电(记者阿琳娜)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其中陕西旬邑西头遗址成功入选,这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持和合作发掘项目中,第五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至2022年,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西头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47
中新网温州3月28日电(记者王题题)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功入选。作为今年浙江唯一入选项目,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港口、码头、船只,证据链完整。专家认为,这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是海
3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经过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宣布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
中新网太原3月22日电(记者杨杰英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2日对外发布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岩对晋阳古城新发现瓷窑址的研究成果。“晋阳古城内隋至唐代早期瓷窑址的新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隋唐时期制瓷手工业的空白,是山西地区陶瓷考古一次十分重要的发现。”刘岩如是表示
中新社郑州3月21日电(阚力)“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21日在郑州公布,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布局、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洛阳孟津朱仓北朝墓、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以殷墟考古为核心标识的商代考古已历90余载。经过近两
中新社石家庄3月20日电(记者李晓伟)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消息,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对唐宋钜鹿故城遗址进行的全面考古勘探取得重要成果,首次明确唐宋钜鹿故城的具体位置、规模和平面布局,并首次明确钜鹿故城保存现状和遗迹分布情况。据了解,钜鹿故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
巨鹿融媒记者:秦奕汀3月19日,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及巨鹿县委、巨鹿县政府主办的钜鹿故城遗址考古勘探成果专家研讨会开幕。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向军出席会议,指出钜鹿故城在城市考古、陶瓷考古、建筑考古三方面具有重
中新网西安3月13日电(记者党田野阿琳娜)“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12日揭晓,洛南夜塬遗址、旬邑西头遗址、秦汉栎阳城遗址、西安三殿汉代古桥遗址、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靖边清平堡遗址等六个项目入选。夜塬遗址位于洛南盆地西部,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
中新网西安3月12日电(记者阿琳娜党田野)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对位于洛南盆地的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确认了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该盆地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信息的重要地区之一,对研究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新网长春2月23日电(郭佳曲家伟)记者23日从吉林大学获悉,过去一年,该校考古团队在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首次发现2枚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石制蚕茧。2019年以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对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
备受关注的“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月22日揭晓,除入选项目外,另有六个遗址项目入围。——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新发现的祭祀坑出土遗物260余件,其中包括遗址目前所
备受关注的“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月22日揭晓,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等六大遗址发掘研究
中新网石家庄2月22日电(记者李晓伟)据河北省文物局消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2日在京举行,公布最终入选的6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位列其中。据介绍,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是近年冀西
中新网银川2月22日电(记者于晶)2月22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宁夏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作为中国6项重要考古成果之一,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又称“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内
中新网重庆1月15日电(记者钟旖)记者15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钓鱼城遗址考古发掘清理揭露了一批前所未见的高规格建筑遗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据介绍,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交汇处的重庆市合川区,占地2.5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公元1259年,蒙古大
中新社太原1月12日电(记者李新锁胡健)山西洪洞一座元代墓葬出土的青砖质买地券,实证了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2日对外发布,此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洪洞县文化和旅游局对临汾甘亭新型工业园区一处古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元代墓葬。其中,M33是
中新网郑州1月5日电(阚力)记者5日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获悉,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两院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掘出各类丰富的遗迹、遗物,时代涵盖商代、战国秦汉、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重大考古收获是发现郑州商都遗址
国家文物局12月29日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河南省有3处大遗址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4处大遗址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截至目前,我省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7处,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13处。此次,共有泥河湾等19处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
河北新闻网12月29日讯(通讯员韩艳萍、李海波)今天,国家文物局公布全国第四批19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邯郸赵王城考古遗址公园、邺城考古遗址公园榜上有名。赵王城遗址距离邯郸市中心4.5公里,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宫城遗址,也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
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布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其中,位于英德的青塘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是广东省唯一入选项目。这也是青塘考古遗址继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再一次代表广东省入选国
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其中,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虢国墓地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渑池县城北6公里的仰韶镇仰韶村。仰韶村遗址是仰韶文化发现
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共有19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位于宁波余姚的“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立项名单。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遗址出土陶片
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结果,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我省继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的第二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村汉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为西汉初年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时营建的一座王城,占地14.6平方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显示,根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根据材料审核、现场考察和专家评议等情况,经国家文物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泥河湾等19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琉璃河等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
中新网武汉12月29日电(记者梁婷)国家文物局29日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结果。记者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潜江市龙湾遗址被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武汉市明楚王墓、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随州市擂鼓墩古墓群获批立项。至此,湖北国家
中新网呼和浩特12月29日电(记者李爱平)12月29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辽上京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当天,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19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辽上京遗址位列其中,这也是内蒙古首家被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201
1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2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含山凌家滩遗址闪亮入选。凌家滩遗址于2019年被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课题,并作为长江流域5处区域核心聚落被纳入到“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五)”课题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2
北大赛克勒博物馆的筹建得到了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全面帮助及国内外多家机构和单位的支持。北大赛克勒博物馆是中国高校中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中国高等院校首座考古专题教学博物馆。其历史渊源,最早可回溯至192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古物陈列室。博物馆藏品总数约为13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一座遗址性博物馆,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顷王刘建的墓葬遗址上建立起来的,该墓葬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现的“黄肠题凑”墓,是研究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珍贵资料。1982年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一号墓原址筹建博物馆,1983年12月1日正式
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地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客厅和
博物馆建于琉璃河遗址之上,1990年开始筹建,1995年对外开放。文物藏品254件(套),包括陶瓷器、青铜器和玉石器等,馆内还原址保留了4座燕国贵族墓及随葬车马坑。基本陈列“北京的城市起源”,通过众多的出土器物及铭文,证实了琉璃河遗址为西周初期燕国的都城遗址,这也把伟大首都建城的历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凉水河以北50米处。1990年在此建住宅时发现了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1年市政府决定建造博物馆予以保护和展览。1995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是地下
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结果揭晓,亭后窑址榜上有名。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会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钱江晚报支持。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王薇、通讯员安涛、邓月龙报道)在奇台县有一座距今1382年的古城遗址——唐朝墩古城遗址,这里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物资运输重镇,在历史更迭中见证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12月16日,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奇台县博物馆展出,102件文物首次集中亮相。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2日电(记者巩志宏)近日,为期4个多月的柏人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结束。考古人员共发现六层堆积,厚度为2.7米至3米。发掘区内遗存所处的年代以两汉时期为主,发现夯土、灰坑、房址、水井、墓葬等各类遗迹240多个,出土各类遗物残片逾3万件,为研究柏人城遗址历史兴
中新社武汉12月21日电(记者梁婷)记者21日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湖北当阳九里岗遗址群考古调查、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此次调查与发掘,填补江汉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的缺环,为湖北万年文化史增添新举证,夯实长江中游早期文明探源的实证基础。九里岗遗址群位于江汉平原西
中新网成都12月20日电(记者岳依桐)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的成都考古中心20日举行落成仪式。据了解,成都考古中心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城市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创研发、文物保护、行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成都考古
沉船考古与展示利用(考古进行时)水下考古工作不同于陆地考古,有更大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必须充分综合考虑气象、海流、水文等多种因素。关键技术的研发,对水下考古产生了很大助力圣杯屿,形如一只平放的酒杯。与鼓浪屿等岛屿相比,圣杯屿稍显默默无闻,处在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杏仔
中新网安阳12月2日电题:河南安阳“大邑商”考古正在揭开层层面纱作者王宇张俊军3300多年前,殷商国都为“大邑商”,商王朝都城究竟长什么样?城市的运转机制是什么?当时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如何?伴随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
中新网绍兴11月30日电(记者王题题)为推进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充分展示绍兴宋六陵和巩义北宋皇陵考古成果,11月30日,“守望——两宋皇陵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绍兴开幕。据悉,这是绍兴南宋皇陵(宋六陵)与巩义北宋皇陵考古出土文物的首次联展。对一个朝代而言,具有指标性的文物就
【视线】硬核科技助力中国水下考古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本报记者苏墨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古船,经过近4个多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见,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11月21日凌
中新网上海11月25日电(王笈)11月25日下午,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装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平稳进入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内。古船弧形梁沉箱精准地落座至预先浇筑的马鞍座上,标志着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工作圆满结束,进入古船考古发掘、文物整体保护、博物馆规划建设的新阶段。
2022年度(第33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启动。根据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章程,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调查等项目,请将相关资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办公室(中国文物
日前,为总结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遗址研究工作进度,推动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研究,宣传湖北考古最新成果,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武当文物宗教事务局、武当博物馆承办的“武当山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在武当山以线下线上方式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21日电(记者李爱平)2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勘探到疑似遗迹60余处,对于认识完整的红山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彩陶坡遗址是“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近期规划确定的发掘地点之一。该遗址位于
为贯彻落实中央编办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通知》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宁远县文物保护中心更名为宁远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11月14日上午,宁远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宁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全国重点文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透露,科技考古多个领域已全方位介入二里头遗址,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简单来说,科技考古是把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考古发掘和研究之中。袁靖介绍,科技考古大致可以分为数字考古、年代测定、
近日,省文物局组织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的专家对连云港市文广旅局组织实施的灌云经济开发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专用铁路工程(云台段)地块考古调查勘探、海州区新洪遗址考古发掘等3个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组检查了考古现场及出土文物,听取了工作汇报,一致同
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殷墟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其中,殷墟“卫星城”的发现无疑令人兴奋。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殷墟外围发现并发掘了陶家营遗址、辛店遗址、邵家棚遗址等商代中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应妮)国家文物局10日在京举办“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聚焦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成果及最新进展。其中,殷墟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发现、发掘极大地填补了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的空白。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其重要性毋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应妮)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1928年起,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表示,作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殷墟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而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张盖伦)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百年耕耘、薪火赓续的重要成就,是学习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借鉴。10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题通报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中国社会科
中新社乌鲁木齐11月8日电(王小军安涛李远娇)记者8日从新疆奇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2022年新疆奇台县境内唐朝墩古城遗址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部结束,接下来,考古研究工作人员将全面转入已发掘文物的室内整理、研究工作。唐朝墩古城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
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已针对海州区新发现的一处大规模墓葬群完成系统发掘工作并顺利通过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墓地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饮马池西侧台地(大成砖厂旧址)上,是一处典型的汉代大型封土墓葬群,包含105座墓葬,时代涵盖西汉、晚唐至北宋、清代;其中以西汉时
完备的水资源利用系统,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偃师商城考古队)在偃师商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取得了多项重要新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偃师商城水资源利用状况、城址的整体布局等提供了更多实物依据,对夏商文化的深入研究及中华文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