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营救,传递守望相助的温暖
12月18日晚,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20日5时30分,地震已造成甘肃、青海两地131人遇难。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是灾区当务之急。
地震造成重大伤亡令人痛心,受灾群众的安危牵动人心。灾区地处高海拔区域,天气本就寒冷;地震又发生在深夜,气温更低;外加交通不便,余震不断,都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但灾情就是命令,搜救被困人员并救治伤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容不得丝毫耽搁。
为了不错过黄金救援时间,武警官兵采取摩托化和徒步行军的方式,第一时间赶到震中区域,搜救伤员、抢修道路、搬运物资;当地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和转运,3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迅速集结。积石山全县百姓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夜,一场守护生命的接力赛也在急速进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百姓互相鼓励、彼此帮助。每个人都可能是需要帮助的对象,每个人也都是自救和提供救助的力量。出租车司机自发参与救援,将需要转移的受伤群众送往当地医院;还有的哥收留刚满月的宝宝和宝妈在出租车内取暖;身处震中的一家商铺店主,也把经营的店铺打开供市民避震取暖……这是刻进老百姓骨子里的淳朴与真诚,这是国人一次次在灾难面前集体迸发的无私和善良。
守望相助的,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驰援。凌晨4时,一名兰州市民购买300床被子出发赶往积石山;宁夏一对夫妻连夜采购物资驱车600公里送往灾区;相邻县市的牛肉面店主携带原材料和锅碗用具赶到安置点,免费供应牛肉面;19日一大早,包括北京蓝天救援队在内的专业救援队伍已经抵达灾区;国家紧急调拨和各界捐赠的棉帐篷、棉被、棉褥、火炉等御寒物品,当天也正迅速运往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有灾难发生,不需要动员,总有无数的普通人挺身而出。地震无情,但人间有爱;天寒地冻,但心中有温暖。无论是开展自救的百姓,还是星夜驰援的民众,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守护生命的接力赛还在持续。由于低温天气,西北冬季温差又大,黄金救援72小时势必会缩短。为了避免被困的幸存人员因寒冷而耐受降低,需要一刻不停地与时间赛跑,齐心协力与寒冷等困难战斗。多搜索一个地方,就可能多救出一个生命;多送上一件棉衣、一杯热水,就可能多安慰一个受到重创的家庭。安置好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当前灾区的头等大事。
团结一心,永远是我们战胜灾害的最大底气。寒冬里抱团取暖,每个人都会感到温暖;地震后相互支撑,就会焕发出压不垮的能量。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孟雅檀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