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真的“治百病”吗 

时间:2023-12-21 10:52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默达  来源:南方日报

“90后已成中风高发人群”“癌症确诊年龄越来越低”……近年来,一些有关年轻人健康的报道频频为我们敲响警钟。然而,还有部分年轻人不以为意。

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1333名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年轻人中,普遍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其中,不少人还存在错误观念,认为“我还年轻,健康问题离我还远”“年纪不大身体抗‘造’”“大家都这样,不必小题大做”。

年轻真的“治百病”吗?讨论这个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关于“人身体最好的年龄段”,不同的计算标准下有不同的答案,结论大多集中在16—40岁之间。从脏器发育、身体机能、神经反应、激素分泌等水平来看,“年轻人身体好”的确有其科学依据,然而也会因个人习惯和认知水平的差异而有所出入。盲目贴上“年轻力壮”的标签,进行“加压”或是“自我加压”,宣传“放纵”“趁年轻疯一把”,无论是源于年轻人自身还是外部的声音,都并非好现象。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纵然底子再优秀,若缺少合理的膳食和作息,一味挥霍身体本钱,也终会有亏空之时。与之相反,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亦能实现“人生又一春,花开再少年”。多位院士90岁高龄仍在工作,八旬老人结伴当“显眼包”跑完马拉松……除了羡慕之外,他们的“健康心得”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有人感叹“习惯源于教训,养生始于得病”,这并非虚言。有不少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开始行动。这项调查还显示,93.4%的受访青年为健康购买过产品或服务,添置运动健身器材的年轻人相对最多;年轻人的朋友圈和社交圈子里,瑜伽、健身、私教、微信步数等话题热度不减;“0糖低脂卡路里,助眠养颜滋补品”,养生健康标签更是成为许多年轻人消费的新选择。也有部分受访者直言:“头脑一热,三分钟热度,着了商家的道,到头来买了吃灰。”专家提示,好的生活习惯贵在长期坚持,这也契合了“欲速则不达,治标更要治本”的健康理念。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不只是一句口号,它与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的倡议与实践一同铭刻在一代中国青年的记忆之中。而今,锻炼身体的现实意涵更为丰富,从社会风气、群体面貌到个体的人生幸福、理想追求,无论是扎根学术事业、工作岗位,还是走出门去领略大好河山、探寻基层冷暖,它都不可或缺。说到底,善待自己的身体,也是在对爱你的人、期待着你的人负责。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默达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