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长短课”:教育改革应打破常规、久久为功 

时间:2023-12-14 11:22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贺子林  来源:红网

在常规认知中,一节课的时间在40-45分钟左右。未来,这种惯例或将被打破。一节课,会以15分钟、30分钟,甚至90分钟,或者其他各种不同时长的“面貌”出现。(12月12日 《光明日报》)

日前,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设置与管理的自主权,处理好规范实施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在保证每周课程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用足国家方案、省级实施办法留给学校的排课空间,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

探索长短课之举,打破常规,让教育更符合客观规律,但同时“长短课结合”落地困难重重,步子亦不可以迈的太大。

长短课结合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短课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短时间内的高效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长课时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利于深入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育课,艺术课等教学环节较多的课程,长课时也有利于教师充分安排各个环节,让学生在长时间内感受课程的魅力,而非草草了事。另外,长课时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展示和互动交流等环节,让更多的教学形式成为可能。

长短课结合倒逼老师提升教学能力。相较于让教师一直处在“45分钟”教学的舒适区,长短课结合也迫使老师根据课程情况重新安排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短课时有短课时的精炼,长课时有长课时的丰富。短课时要求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简洁明了地传授知识。长课时则需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清晰表达知识要点,做到言之有物。 其次,长课时还要求老师有更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老师需要善于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长短课结合需要谨慎的探索和实施。教育不是儿戏,每一个孩子都经不起试错。对于排课难,课间时间不统一,短期内师资力量难以匹配,老师学校不愿走出“45分钟”教学的舒适区等难题,既需要教育管理者拿出专业的能力和水平来发展改革,也需要谨慎的探索和实施来落实改革,同时也需要社会和父母多一些耐心来支持改革。

总的来看,教育正不断打破常规,试图改革。从“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到“长短课结合”,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者改革的勇气和合理创新的智慧。教育是民生之基,寄托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教育改革需要社会产生合力,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高质量人才,推动社会人才发展稳中向好。

来源:红网

作者:贺子林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