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非遗“面人孙”粉塑亮相亚运村
9月19日,杭州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在宁波打响,参加比赛的各国运动员入驻亚运分村后,利用训练的空闲时间,逛起了分村里非遗文化体验点,为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打开了一扇探索中国的文化之窗。
在宁波亚运分村,非遗元素无处不在,鱼拓、面塑、泥金彩漆,每个宁波非遗技艺体验项目的展位都亮点满满,带给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很多惊喜。其中就有慈溪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孙”粉塑。揉、搓、延、压、拨.....在孙文聪巧手下,各色面团“化作”一个个国潮非遗手办。来自印度代表队的运动员和技术官员在非遗传承人的教学下,尝试制作了面塑兔子,迎合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兔年。
面(粉)塑,俗称捏面人,是一种制作简单但具有极高艺术性的民间工艺。面塑技艺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已有了文字记载,至唐宋时期逐渐成熟,明清时期工艺流程日臻完善。从前在慈溪三北地区尤为流行,每逢喜庆节日都要捏制。它以熟米粉为原材料,调成不同颜色,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刀法及造型技术,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等形态,可陈列作装饰,也可供儿童玩耍。
“面人孙”粉塑于2013年被列入第五批慈溪市非物质分化遗产名录,80后慈溪人孙文聪成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评为“宁波青年文艺之星”。2015年,孙文聪成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创办的“面人孙”工作室成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孙文聪工作室还入选宁波市文艺家工作室。
20多年来,孙文聪将当地民俗和传统粉塑技艺结合起来,探索着走出了一条融汇南北、兼通古今的艺术道路,使得慈溪传统粉塑更加贴合现代社会文化,作品的表现力更强,传达的情感更为浓烈,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我将不断打磨粉塑技艺,在创新传承中主动求变,走进学校、社区传授粉塑技艺,参与各种展示表演,让粉塑这项传统技艺走出慈溪、走向世界。”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