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 | 关于小暑的由来和习俗和传统民俗 

时间:2022-07-07 09:19 发布于:传统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今日小暑 | 关于小暑的由来和习俗和传统民俗

今儿是小暑节气,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和未月的开始。此时一般是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了黄经105°,时为小暑。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这意思说的就是:暑,炎热,但这热分大小,现在还不是很热,这小暑自然就是小热了。您瞧没,咱们国家这文字虽然寓意丰富,但有时还就是这么的直白。

实际这小暑节气一到,盛夏就算是开始了,气温会逐渐升高,雨水会越来越勤,有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降水多了,就会对水稻等作物生长有利啊!但雨水要是忒勤了,您像对棉花、大豆和蔬菜等这些旱作物而言,那可就惨了,肯定是减收啊!所以说,这任何的事儿啊,总得是一分为二的,都不能过,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才是最佳。这就是辩证法的道理!

话说回来,这小暑也分为三候,有道是:“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这是说,小暑一到,凉风不在,而是热风而至;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屋宇角落避暑热;赶到了三候,这老鹰也因地面气温高,而在高空中翱翔,尽享凉风。

您瞧,这世间万物,那都是依节气变化而改变着各自的生活规律,要搁着现在说,那指定是科学啊!其实这就是咱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说了小暑节气的由来了,习俗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有的只是层层热浪。千百年来,人们在面对小暑时节时,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特殊的习俗。

一、食新

古时候,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百姓们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并将其制成各种面饼、面条,然后给邻里乡亲分享,以此来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二、吃藕

小暑时节,新藕又甜又嫩,此时吃藕不仅应季,还能生津止渴、利于消暑,因此民间慢慢便有了小暑吃藕的习俗。另外,藕与“偶”字同音,所以人们也用吃藕的方式来祝愿婚姻的美满。

三、晒书画、衣服

小暑时节,民间的轿铺、皮货铺、估衣铺、字画店、旧书铺、药材店……林林总总的各类店铺都会将店里的商品拿到阳光底下晒,普通百姓们也会晒衣服、晒被褥,这样可以起到去湿、去潮、防霉、防蛀的作用。

四、游伏

“游伏”指的是农历初伏的第一天,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出门游玩,去体验夏日里的无限风光。因“伏”字与“福”字同音,“游”字与“有”字读音相似,“游伏”便有了“有福”的寓意。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