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唤醒海岛历史文化村落“共富”活力
近年来,舟山市借力海岛历史特色,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融入乡村旅游,推进挖掘文化资源,搭好“文化台”,唱好“发展戏”,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市共启动建设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十批次37个,其中重点村13个,一般村24个,累计投入2.7亿元,共已建成32个,列入国家级传统文化村落名录3个、省级传统村落名录2个。
一是聚力打造历史文化村落“活”起来。按照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环境“三位一体”的要求,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美丽乡村建设、3A级景区村庄建设等载体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如定海区马岙村聘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专家把脉历史古迹,打造特色非物质产业旅游区块、“耕读渔盐商”休闲游线,建成“康养+生态+文化”田园综合体;嵊泗县花鸟村充分考虑海岛交通、旅游、文化、产业等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让渔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
二是聚力打造历史文化村落“兴”起来。依托自然环境、历史遗存等资源,打造出岱山东沙、金塘大鹏、普陀东极庙子湖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通过开展摄影、绘画和微电影创作比赛,国际沙雕节、海洋艺术节等品牌节庆活动等提高历史文化村落知名度。如岱山东沙村利用沙滩、滩涂、湿地等自然资源,打造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金维映史迹陈列馆、非遗文化一条街等景点,传承舟山锣鼓、渔民号子,木船制造技艺等非遗项目,现有11处文物保护单位,5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获评“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三是聚力打造历史文化村落“富”起来。转化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培育省市级“渔农家乐”特色示范村,促进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良性互动,实现保护利用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双赢”。普陀区东极整合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中街山特色街,博物馆、渔民画展厅,网红邮局、特色创意产业丰富了东极商业带,东极渔俗文化节、里斯本丸历史文化节等节庆实现了以文促旅。2020年普陀东极蓝海改革试点入选浙江省首批民宿(农家乐)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2021年旅游人次29.25万人,旅游收入3.59亿元。(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