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祭月节”那些传统民俗文化知多少 

时间:2021-09-23 09:25 发布于:传统频道 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三秋已过半,此时阴阳相半,秋色平分,气候由热转寒,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以祈求美好与安宁。旧时的女孩子拜月,还会期盼彩云追月之景,以印证自己的容貌美丽。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折桂

秋分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中国人喜爱桂花,赋予了其美好吉祥的寓意。“折桂”二字更蕴含着“金榜题名”之意。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春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秋分吃秋菜。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这“秋汤”正应和了中医提倡的秋日滋补之道。

放风筝

另外,秋季风变多,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这是一年里最宜人的季节,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菊黄蟹儿肥、丹桂正飘香。仲秋时节,秋高气爽,一树树的黄叶随风摇曳,给这个开阔的季节增添了许多的诗意。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