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之美薪火相传——非遗进校园赤峰市元宝山区建昌营小学活动纪实传统文化文化一种文化,沉淀中华文明;一项技艺,传承匠心精神;一份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亲身领略非遗魅力,用心体会匠人本心。乾坤泱泱华夏,文化历久弥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而烙画艺术
分享
近年来,玉门市文化馆致力于广泛传播玉门市丰富的文化底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非遗+志愿服务”,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千年积淀的文化宝藏重新焕发生机,走进千家万户,让各族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活动进万家,志愿服务暖民心。一是为给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文艺服务,玉门市文
榫卯之美薪火相传——大城县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丰富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让榫卯这一非遗技艺在校园中绽放新的光彩,如同火炬般传递下去。10月15日,平舒镇朝阳里社区、县委组织部、县委教育工委、县文化广电和旅游
广惠街道红枫社区:非遗进社区薪火共传承9月2日,广惠街道红枫社区携手都匀市妇女联合会、贵州吾土吾生民族工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一场以“锦绣计划”为主题的“非遗进社区,薪火共相传”妇女手工培训班,此次活动旨在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现场,文化氛围浓厚而热烈
印林薪火——书法篆刻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
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在“五四青年节”当日,共青团路南区委联合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共同举办“传承‘五四’薪火·绽放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麻江县不断加大非遗文化的挖掘、弘扬、传承、发展,让非遗文化展现多彩魅力。61岁的贤昌镇贤昌村村民罗兴平,从18岁开始便跟着父亲学习手工制作铁制农具工艺,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2023年12月27日,北京书法家协会篆书
近日,区纪委监委组织支部党员到射阳、阜宁等地开展“传承红色薪火,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追寻历史足迹,重温革命历程,接受深刻的党性教育。在国营淮海农场,认真聆听当年开荒拓土、筚路蓝缕的奋斗故事;在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用心感悟革命历史文物留下的时代印记;在中共中央华中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的建设,进一步将党对少年儿童事业发展的要求落细、落实,清泉街小学党支部利用校运会举行了“薪火相传”主题党日活动。党、团、队接力跑在校运会的开幕式上,党支部书记蔺凤、团支部书记张妞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碑拓传统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山亭区文化馆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展览馆暨“山东手造亭有匠心”展销专区开展了“金石碑拓,薪火相传”公益大讲堂体验活动。活动开始,非遗项目金石传拓技艺传承人王灿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观看
5月23日,彬州市图书馆举行“传承戏曲薪火·弘扬秦腔文化”杨民权收藏秦腔剧本捐赠仪式。捐赠现场,杨民权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秦腔剧本、戏剧学习材料、自创小品剧目等9类167本捐赠给彬州市图书馆。彬州市图书馆为杨民权颁发了捐赠证书和奖杯。杨民权从剧团到文化馆,从文化馆到剧团,退
中新网山东临清2月22日电(倪群力李明芮)身穿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传统服饰,两个伞头打得虎虎生威,锣鼓队伍边敲边扭动舞步。中间土地爷、憨妈妈、公子等角色各自作出夸张的动作。2月22日,在山东省临清市刘垓子镇廖庄文化广场的舞台上,“廖庄花鼓”老艺人对村内感兴趣的年轻人进
为切实增强信息采集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在职信息采集员认真工作的积极性,10月18日上午,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在局319会议室为4名即将退休的信息采集员举办了一场简单、温馨的退休仪式。4名即将退休的信息采集员都为女性,她们在2011年我市数字化城管初设时即加入信息采
黎族“男绣才”陈达谞:非遗技艺经纬交织 民族瑰宝师匠传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黎族人民已传承3000多年的一种古老而精妙的民族手工技艺,这种技艺素有“传女不传男”的传统,而如今有一位黎族小伙不仅突破了这一传统织起了黎锦,还摸索织绣出工艺极难的龙被,他就是五指山唯
安乡县文旅广体局:做好文物展示传承文明薪火1月19日,安乡县文旅广体局相关项目负责人带队到刘弘墓考察刘弘墓陈列展示工程进展情况。项目负责人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汇报的方式详细了解了刘弘墓陈列展示工程的相关情况,并与施工方及时的沟通和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负
为丰富校园生活,帮助学生感知戏曲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戏曲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水平,学习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2021年11月24日上午,“传承非遗文化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走进黄龙县界头庙中心小学,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盛大的中国戏曲文化盛宴。
情系桑榆慰晚晴,重阳慰问暖人心。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优良传统,营造孝老爱亲、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10月14日,县阳城驿管委会到帮扶村富水镇王家庄村开展“情满重阳薪火相传关爱老人”慰问活动,阳城驿管委会主任张立华带领驻村工作队登门看望鲁中来、何
曲艺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曲艺与许多传统艺术形式一样,在生存与发展中遇到严峻的挑战。队伍萎缩、人才稀缺、曲种锐减、经费不足、创作乏力等困扰曲艺发展的难题亟待解决。为了抢救保护宁波地方曲艺,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202
由高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县美术馆承办,高台县红欣文化旅游公司协办的“薪火相传喜迎国庆”红色主题非遗作品展9月30日在高台县文化馆一楼多功能展厅成功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50件,作品以红色文化红色历史为题材,通过版画、剪纸、刺绣、绒绣
非遗进校园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非遗常识,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内容。2017年,原太原市非遗保护中心,现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太原市文化馆)正式启动“非遗进校园常态化教学薪火工程”坚持至今。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特别是2021年春节以来,
记者张海峰通讯员王书胜报道本报德州讯7月8日,大型红色纪实舞台剧《薪火》在德州市陵城区艺术中心举行首场演出。该剧由陵城区委、区政府主办,陵城区委组织部、宣传部承办。该剧以1927年春陵城区第一个党支部——宋集党支部建立为故事序幕,分“曙光初现”“大宗激战”“红色
6月21日,乐至县硬笔书法家协会和城西小学联合开展了“书法进校园”活动。活动现场,展出了协会会员书法作品100余幅。作品以“献礼百年筑梦校园”为主题,通过行书、楷书、草书多种字体,展示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激发了同学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种下
4月20日,黄陵校园非遗传承基地在店头镇第二小学揭牌成立,县文旅局、教科体局、非遗办、黄陵文化研究会相关负责同志及店头第二小学部分师生参加了当天的揭牌仪式。仪式上,黄帝帝文化研究会、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负责人分别向店头镇第二小学捐赠了《黄帝故事》《黄陵非遗》
学校是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孩子是文化传承的未来,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21年4月20日由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由沈北新区文化旅游
2月20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城“侯氏布衣编织”展示传习示范馆内,一片欢声笑语。“非遗”手工布衣代表性传承人、88岁的侯显珍老人正在教工人编织布衣技艺。据介绍,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城“侯氏布衣编织”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传承五代人。一代又一代侯氏人不忘初心,守正
9月28日晚,第三届宁波帮文化节开幕。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林雅莲,区领导唐东海、王信永、孙大海、严红霞出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海江主持开幕式。为铭记宁波帮历史,传承宁波帮精神,打造具有强烈辨识度的镇海文化品牌和文化“金名片”,我区从2018年开始举办宁波帮文化节,在海内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应妮)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十二届“薪火相传”活动日前正式启动。此次将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那些在文化遗产领域内,或通过传统手工艺而振兴乡村经济,或具匠人之心扎根某一领域而造福一方的杰出个人和团队,弘扬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和带动更多社会
徐徐加水、反复搓拌、揪面擀平、抹油叠卷……20分钟左右,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油旋技艺传承人卢利华便把一块面团变成了一个个松香酥软的油旋。郝学娟摄中新网济南3月8日电(郝学娟)徐徐加水、反复搓拌、揪面擀平、抹油叠卷……20分钟左右,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油旋技艺传
走进邯郸学非遗03:薪火梨园,首演《八件衣》圆祖师遗愿
人民网北京12月24日电近日,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寻味——金猪迎春庙会”活动在北京举行。清晨,孩子们来到了中国儿童中心多功能厅。他们猜灯谜、捏面人、做风筝、编火红的中国结、铸造第一枚人生印章。庙会还邀请了多位国家级、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老”艺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