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3年4月26日衡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23年5月30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
分享
4月29日,湖北襄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新出台的《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行解读,该条例于5月1日正式施行。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津津表示,条例实施后,将通过记忆性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区域性保护等方式,保护襄阳非遗资源。针对部分非
中新网石家庄4月11日电(李晓伟张哲)据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11日消息,《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由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6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要维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严格推进规划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水下文物是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下文
3月2日,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正式开始打捞。图为“长江口二号”古船部分出水文物(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上海市文物局供图)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4月1日起
《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于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明确以革命文物为立法对象进行保护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西省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全省现存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6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3650件(套),87个县(市、区)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普查登记红色标语过万条。《条例》规定,县级
3月1日起,《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全面施行。条例由7章50条组成,对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进行了明确阐释。保什么条例第一章第三条指出,保护对象包括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文物、古
12月9日下午,广陵区文旅局组织开展《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学习》专题讲座。特邀扬州非遗专家管世俊老师主讲。管老师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和特点、保护的指导方针与原则、调查制度、名录制度、传承传播制度、保护的主要方式六个方面对《非
原标题:全省首个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永州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日前出台,并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据悉,这是全省首个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条例》明确了责任主体、职责、公民义务、违法行为处罚措施和执法主体,让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该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
龙头新闻讯(记者张立)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了关于修订《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说明,将对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了“保护名录”、细化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等内容,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设二维码方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书收录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全文、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答记者问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尤其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近日,段家镇利用镇村干部例会、支部党员大会等,
28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6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濒临消失的非遗项目将得到更强有力的保护,发展利用非遗项目要遵循真实性原则。据了解,我省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0项,省级569项,国家级传承人178人,省级传承人735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
据中国经济网消息,日前,《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将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以下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全文: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调查与保存第三章 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四章 传承与分类保护第五章 传播与
原标题:立法护航传承有方图为获得“北京大工匠”称号的工艺美术大师陈令勇在进行花丝镶嵌。本报记者贺勇摄在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间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贯通培养,非遗相关专业实施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到学校兼职任教、建立工作室,学校要将非遗纳入相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14日通过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该条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条例充分突出“保护”二字。条例规定,市和区人民政府根据非物
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全国首部国家公祭地方立法——《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施行首日。当警报声裹挟着81年前的历史记忆,再次响彻全城,请将这一分钟留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那场战争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作为《南京市国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