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公安“全链打击”织牢文物安全防护网
麦田里,一个鸡蛋大小的地洞能隐藏什么?
这个不起眼的地洞,正是2021 年度全国第1 号文物大案成功侦破的关键突破口。
2021 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三庄汉墓群中被发现有一个鸡蛋大小的地洞,宿迁公安由此入手, 全链条打掉了一个勘探、爆破、盗掘、倒卖一条龙的文物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2 名,追缴文物1500 余件,其中包括春秋时期的编钟等一级、二级珍贵文物7 件。
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中是否隐藏着犯罪线索? 2022 年,宿迁公安成功侦破的部督“8·01”盗掘倒卖文物专案,就是通过网络数据搭建模型,经深度研判、拓线经营,最终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47 名, 缴获等级以上珍贵文物94 件。
一个文物资源并不丰富的宿迁,缘何屡破文物大案?
“针对文物犯罪隐蔽性、专业性强等特点,我们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以智慧侦查中心为依托, 强化类案研究,用足数据富矿、建优侦查模型,不断提升主动发现能力,找准案件突破的主方向、主战场,以打促防、打防并举,在实践中形成具有宿迁特色的打击文物犯罪经验做法。”宿迁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尤波说道。
近年来,宿迁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江苏省公安厅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主动会同文物部门, 推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破大案、挖团伙、抓在逃、催网络、追文物,切实织密织牢文物安全防护网,全力维护文物安全。在全国刑侦部门数据侦查优秀案例评比大赛中,宿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牵头侦办的部督“8·01”盗掘倒卖文物专案,作为参选案例被评选为大赛一等奖、全国十佳案例奖, 参赛团队荣获最佳组织奖,参赛民警高行、倪乾儒获评最具风采奖。
敏感敏锐发现大案
三庄古墓群被盗掘案件中缴获的春秋、西汉等时期青铜编钟、铁器、陶器等珍贵文物
宿迁地处江苏省北部,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 1996 年7 月设立地级市,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 总面积8524 平方公里,总人口583.66 万。宿迁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但受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特别是黄河多次夺淮侵泗,使其多次成为泄洪区、黄泛区, 辖区内文保资源不丰富,古墓葬、古文化遗址不多。
“要想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领域中有所突破,必须转变观念,增强主动进攻意识。”宿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周光发说,“在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之初,我们就对全市刑警大队侦查员、派出所民警开展多轮培训,增强对线索发现的敏感敏锐能力, 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和发现线索意识。”
2021 年2 月2 日,泗阳县公安局三庄派出所接到报警,当地村民发现在三庄汉墓群保护区的田头, 有一片冬小麦有明显被人踩踏的痕迹,并有一个小洞。 23
案发地点正处于泗阳三庄汉墓群保护区的范围内,属于泗水王陵,是古泗水国的重要遗址,分布于东西2500 米、南北7500 米的范围内,区域内探明的墓葬有70 座,2013 年3 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三庄汉墓群区域范围广,古墓葬众多,且规格较高,一直以来都是盗墓者垂涎的“宝地”。
原来,所谓踩踏痕迹其实是盗墓者打的“盗洞”。得益于在打防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之初的多轮业务培训,宿迁全警的文物保护和线索发现意识显著提高,基层派出所在处置这起看似普通的警情时, 能够敏感敏锐地察觉到盗掘文物犯罪线索,并第一时间上报,为全案成功侦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排查发案归零
宿迁公安始终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防、打防并举,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同时排查文物安全防范工作存在的隐患和漏洞,并及时通报文物部门,进一步织密安全防范网,形成严打、严防、严管、严治的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整体格局。
三庄汉墓群盗掘倒卖文物案侦破之后,宿迁公安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漏洞和盗掘人员的作案特点,主动联合主管部门对全市7 处国保、13 处省保单位防范漏洞进行全面排查,推动落实有关防范措施。目前,全市国保、省保文物单位已全部安装监控,且全部接入辖区派出所。
在全面落实安全防范的基础上,宿迁公安还依托智慧侦查中心,根据文物犯罪规律特点,围绕本地重点文保单位所在区域,从多个维度入手,专门搭建盗掘文物犯罪高危预警模型,加强预测预警, 进一步织密安防网络,实现了本地盗掘文物类犯罪即发即知。此案发生后至今,全市再未发现盗掘情况。
在“8·01”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中,宿迁公安还结合案件,深入总结网络销售平台、专业评级公司、文物拍卖企业以及探测仪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工作建议,及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推动行业治理,规范经营秩序。
协同推进同步办案
在三庄古墓群案件中,经泗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上报后,宿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第一时间和宿迁市文保单位取得联系,到现场开展勘查、勘验,提取痕迹物证,做好保护工作。
“每一起文物案件中,我们都主动邀请文物部门专家随警作战,在抓捕期间,他们全程参与涉案文物的搜查扣押、运输保管工作,后期还组织文物鉴定专家到现场集中开展文物鉴定工作,提高了办案效率。”周光发说。
为确保文物案件侦办质量,为打击文物犯罪提供支撑和保障,宿迁公安机关主动上前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协同推进同步办案。
宿迁公安通过与市文物部门多次会商,建立文物知识专项培训、线索移交核查反馈、案件现场联合勘验、文物鉴定追缴保管等联动机制。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还多次组织民警赴考古工地现场学习,向考古专家请教文物专业知识,深入交流文物犯罪规律特点。
案发后,宿迁公安第一时间与检、法部门沟通会商,在证据规格、专业鉴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形成一致意见,明晰盗掘古墓葬犯罪的预备、着手、未遂、既遂标准,厘清共同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不同角色分工,还探讨研究倒卖文物犯罪中“以牟利为目的”的认定和“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范围, 确保取证方向准确、证据确实充分。
数据突围专项攻坚
办案民警清点部督“8·01”盗掘倒卖文物案件中追缴的珍贵古钱币
如何在打击文物犯罪上实现新的突破?
盗掘和倒卖,是发起文物犯罪打击的两个抓手。宿迁本地线下文物交易市场并不活跃,收藏等级以上珍贵文物的人员并不多,呈现交易规模小、文物等级低、职业玩家少的特征。与此相对,网络平台文物交易具有规模大、数据多、易溯源等特点,宿迁公安把网络空间作为倒卖线索挖掘的主阵地进行专项攻坚,有效解决了入手打击难题。
在侦破部督“8·01”盗掘倒卖文物专案的过程中,宿迁公安在走访文博专家和业内收藏爱好者的基础上,通过围绕文物品类开展专项研究发现,“楚金郢爰”系先秦时期短暂流通、我国最早的古代黄金铸币,存世稀少、历史文化价值高,古钱币收藏圈行内称其为“古泉五十珍”之一,一般为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基本来源于非法盗掘。而其因鲜有打击先例,导致在部分二手商品网络平台常有售卖。
“2022 年初,我们从一个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个人店铺上的‘楚金郢爰’入手,最终查明纪某通过网络先后倒卖5 枚‘楚金郢爰’给他人,非法获利10 万余元的犯罪事实。”宿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倪乾儒介绍道。
“楚金郢爰”多出土于安徽寿县、河南新蔡等地,其中新蔡县有河南省重点文保单位新蔡故城遗址,经考古发现曾有楚国炼金制币厂。
“各线索交叉重叠,我们决定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倪乾儒介绍,他们从纪某倒卖5 枚“楚金郢爰” 入手,最终发现这是一起涉及探测、盗掘、评级鉴定、销赃的文物犯罪团伙。
2022 年8 月,宿迁公安在江苏省公安厅刑警总队统筹指挥和河南公安大力配合下,开展第一轮集中收网,成功抓获朱某某等6 名盗掘团伙成员,并查明该团伙在长达两年时间内,20 余次至新蔡故城遗址,盗掘“楚金郢爰”60 余枚,并非法倒卖获利200 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在公安部刑侦局精心指导、牵头组织下,专案组围绕文物、资金等关键环节开展线索深挖,并在全国13 个省市同步开展第二轮集中收网行动,先后抓获倒卖文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嫌疑人41 名, 追回等级以上珍贵文物94 件。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