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实验小学清明节“非遗”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国粹薪火传
巧手制香囊
浦东新区康桥实验小学清明节“非遗”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又是一年清明至,春风落日寄哀思。”当街头巷尾开始弥漫着青团、艾草的清香,我们便知晓,清明节的脚步近了。
01
春风拂药香 童趣酿传承
“艾草青青染指尖,药香袅袅绕堂前。”当清明细雨浸润大地,孩子们的笑声如雀跃的春风,卷着草药芬芳扑进教室。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举行了“国粹薪火传,巧手制香囊”活动,旨在通过讲解香囊文化、现场制作体验,让全校孩子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老师,闻起来有点苦!”“有点凉凉的,能钻进鼻子里!”一双双小手轻轻摩挲着晒干的草药,鼻尖凑近布袋深嗅,时而皱起眉头,时而惊喜欢呼。我校特邀的中医老师见状,娓娓道来:“藿香化湿,苍术驱寒,这些草木曾是古人清明的‘守护神’……”
孩子们屏息凝神,用小勺轻轻盛起满满一勺中药粉,仿佛手中不是药材,而是千年非遗的密码。药粉簌簌落入布囊时,有孩子悄悄说:“我要把香囊挂到书包上,病毒妖怪全吓跑!”
教室里,孩子们捧着鼓鼓的香囊,如捧着一袋袋会呼吸的“宝藏”。那里藏着艾草的清苦、丁香的暖甜,更藏着清明文化的魂……
此次“非遗”香囊制作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手工制作的乐趣,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们纷纷表示,制作香囊特别有趣,学到了很多关于香囊的知识,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春雨寄追思 文明承古意
“清明风起时,细雨润万物。”当孩子们手中的药香漫过指尖,当艾草的清芬与思念交织,我们深知:清明不仅是踏青插柳的节气,更是慎终追远、守护文明的约定。
这个清明,让我们以“新”礼续写“旧”情——
一束鲜花,守护春天的呼吸
纸灰纷飞终会消散,但山野间的一枝白菊、一簇雏菊,能让思念与春色共绽芬芳。
一方屏幕,传递千里的牵挂
登录“中华英烈网”专题页面,轻触指尖,为远方的英烈点亮一盏“长明灯”,让云端烛火照亮血脉里的敬意。
一段故事,绵延家风的温度
与孩子围坐,翻开泛黄的相册,讲述太爷爷的烟斗、外婆的桂花糕……让记忆在笑语中生根,让爱永不褪色。
祭扫不拘旧俗,心意可抵岁月漫长,当我们放下烟火,捧起鲜花;当思念化作清风,文明长成绿荫,便是对先人最温柔的告慰,对传统最深情的传承。
03
春风化雨时 假期安排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现将2025年清明节放假日期安排通知如下:
1.4月4日——4月6日为清明节假期。
2.4月4日(周五)放假一天,4月7日(周一)照常到校上课。节日期间,请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温馨提示
假期出行注意安全,祭扫时请勿携带火种,倡导用鲜花或香囊寄托思念,让清明更“清明”。
药香载古韵,童心向未来,从指尖到心尖,从古韵到童声,斑斓的布囊在风中轻晃,艾草的苦香、丁香的暖意、薄荷的清凉交织升腾,愿每一代人都能在这缕药香里,触摸中华文明的温度,续写千年不断的春信。
撰稿丨蔡玲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