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文化馆开展“指尖经济 非遗传承”活动 

时间:2025-03-18 09:45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文化馆开展“指尖经济 非遗传承”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3月17日,由大名县文广旅局、大名县文化馆主办的“探寻大名古韵,共赴文化集市——‘指尖经济  非遗传承’活动”在旧治乡李一牌村举行。市级非遗项目“面塑技艺”、县级非遗项目“蝈蝈笼编制技艺”、“木雕”、“钩针编织技艺”亮相文化集市 。

面塑技艺,俗称“面老虎”又叫“面蜡虎”,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用小麦面粉掺入食用色素揉搓成三种颜色的面团,然后用剪刀和其他工具制作成龙、凤、十二生肖、孔雀等多种动物形象。面塑技艺是集绘画、手塑、装饰于一体的艺术,是体现中华传统美学的一种技艺,是代表我国农耕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蝈蝈笼编制技艺”采用竹子的中间部分,去掉外面的青皮和内瓤,刮光,做成1毫米厚、4毫米宽的竹篾儿,一般为18根篾儿,从口部开始编制,笼腔交叉花纹,古朴漂亮,把田间的蝈蝈装进笼内,随身携带,能听到蝈蝈叫声,颇受当地百姓喜欢。

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大名木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后经四代传承,形成了把玩件、手串、印章、人物雕像、动物雕塑、根雕艺术、民俗雕塑等百余种类,制作精美,雕刻细腻,是难得的珍藏艺术品。

钩针编织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传统编织工艺,使用钩针将线、绳等材料编织成各种不同纹理和图案的衣着、装饰品、展览品或者纪念品等织物。钩针编织以棉线为主料,在编织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技术,如起针、辫子针、平针等,也加入了不同的技术和针法以适用于不同的编织需求。一些时尚爱好者表示,钩针编织作品既实用又美观,非常适合日常搭配。

此次活动的举办让非遗项目通过文化市集的舞台进行动态展示,实现了非遗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转变,使传统技艺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呈现。让游客“亲手触摸”传统技艺,增强文化认同,使文化遗产真正“活”在当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