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山街道中心学校校园景观赋名之若水园正式发布
【构格教育】双龙山街道中心学校校园景观赋名之若水园正式发布
若水园:润泽善念的心灵花园
在双龙山街道中心学校的校园里,有一处被师生们深情赋予“若水园”之名的小花园。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镶嵌在校园之中,不仅以其清幽雅致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因其蕴含的深厚“善”文化内涵,成为师生们心灵的滋养之所。
一、上善若水,善之品性
“若水园”之名,取自“上善若水”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智慧,隐去上善,取若水之名。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却始终保持着至善的品性。这与学校的“善”文化高度契合,寓意着师生们应如水一般,以善良为本质,默默奉献,不争名利,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以一颗纯净的善心对待他人和周围的世界。无论是在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中,还是在人际交往里,都能秉持善良的初心,像水润泽万物一样,用善念和行动温暖他人,为校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二、水之包容,善之宽厚
水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它不择细流,汇聚成江河湖海。在若水园中,这种包容的特质象征着“善”文化里的宽厚精神。学校倡导师生们要拥有如水般宽广的胸怀,包容不同的观点、性格和背景。同学之间,不因差异而排斥,而是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教师对待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宽厚的心态包容学生的不足,鼓励他们在成长中不断进步。这种包容的善,让若水园成为一个多元而和谐的小世界,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尊重与关爱,自由地绽放光彩。
三、水滴石穿,善之坚韧
水看似柔弱,却有着水滴石穿的坚韧力量。在若水园,这一特性被赋予了“善”的坚韧内涵。践行善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学校希望师生们在弘扬“善”文化的道路上,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无论是参与公益活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举,都要坚持不懈,将善良融入到每一个细微的行动中,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让善的力量在校园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若水园,不仅仅是一处美丽的校园景观,更是学校“善”文化的生动象征。它以水的种种特质,时刻提醒着师生们领悟善的真谛,践行善的行为,让善的文化如潺潺流水,润泽每一颗心灵,流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学校最温暖、最动人的底色。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