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古建”催生文化新体验 

时间:2025-03-05 10:16 发布于:观察频道编辑:晁星  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古旧书市在北京报国寺三殿平台正式启幕。本届报国寺古旧书市汇聚了近百家中外展商、300余个特色展位,集中呈现逾万册古籍文献珍品,其中不乏宋元明清历代典籍善本及孤本秘藏,吸引了众多古旧书籍爱好者“寻宝”。

旧书新知已是北京著名的文化品牌,这次“旧书+古建”的组合,又为广大读者带来了新体验。古建是凝固的历史,旧书是流传的文化,二者不仅在基因上互配,又在视觉上相得益彰,拉满了文化的氛围感。放眼望去,类似的跨界合作近些年在北京越来越多。有着约800年历史的万松老人塔下,北京砖读空间向公众开放,一砖一瓦、一书一茶好不惬意;复建的林白水故居中,椿树书苑上新,在名人故居中读历史、悟人文,置身其中有种时空穿越之感……人与旧书古城的相知相拥,演绎着“古建漫卷书香”的浪漫故事,培厚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旧书+古建”得到的不止文化增量,还有“旧旧得新”的别样活力。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为北京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其中很多就在寻常的胡同街巷里,保护更多是“铁将军把门”。但从实践经验来看,开放利用才是古建更好的保护方式,“书香北京”建设恰好为其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就拿万松老人塔和环绕它的小院来说,这里一度大门紧闭,“砖读空间”的诞生为小院带来新的生机。古塔赋予这个空间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悠悠书香也为古塔增添了更多魅力,市民“开门见文化”,慕名前来者络绎不绝。看着热闹场景,老街坊不禁感慨:“小院终于找到了最契合的来客。”

书是文化的支点,也撬动着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可能。其实,早在2021年,北京就出台了相关条例,明确鼓励历史建筑结合自身特点和周边区域的功能定位,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等文化和服务功能。近两年,地坛书市爆火,联动附近的雍和宫、孔庙、国子监、五道营胡同,吸引了许多年轻人选择围绕书市来一场Citywalk。再结合上述“旧书+古建”的探索,都在启示我们,“图书+”的想象空间还有很大。充分结合北京丰厚且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升级转型,城市文化建设就能事半功倍。

氤氲着书香的城市令人留恋。不断完善机制,引入各方力量,鼓励大家大胆开“图书+”的脑洞,不断续写“文化的故事”,传递“时代的书香”,城市发展的文化推动力就会始终澎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