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区泽畔抬阁:舞动在乡村上空的民俗传奇
在邢台市任泽区,每到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乡村的上空总会响起欢快的锣鼓声,一场精彩绝伦的泽畔抬阁表演即将拉开帷幕。泽畔抬阁,这一独特的非遗项目,宛如一颗耀眼的民俗之星,在任泽区的土地上闪耀着光芒。
泽畔抬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相传,在明朝时期,任泽区的泽畔村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为了祈求上天降雨,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在活动中,有人想出了将孩子们装扮成神话人物,高高抬起游行的方式,希望以此感动上苍。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上天的怜悯,不久之后,果然降下了甘霖,缓解了旱情。从此,泽畔抬阁这一形式便作为一种传统保留了下来,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庆祝节日、表达喜悦的民俗表演。
在泽畔村,有一位对泽畔抬阁极为痴迷的老人 —— 赵大爷。他从小就参与泽畔抬阁的表演,如今虽已年近古稀,但依然活跃在这项活动中。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村里举办泽畔抬阁表演。每当这个时候,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人们忙着制作抬阁的道具,孩子们则兴奋地围在一旁观看。
赵大爷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参与表演的情景。那时候,他被选中扮演一个神话中的小仙童,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大人们精心地为他化妆,穿上华丽的戏服,然后将他固定在高高的抬阁之上。当抬阁被抬起,缓缓前行时,他俯瞰着周围欢呼的人群,心中充满了自豪。那一刻,他仿佛真的成了神话中的人物,在云端舞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大爷逐渐从表演者变成了组织者和指导者。他深知泽畔抬阁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抬阁的制作到演员的选拔和训练,都需要精心安排。抬阁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选用坚固而轻便的木材,搭建出精美的框架。然后,再用彩纸、绸缎等装饰,使其看起来美轮美奂。演员的选拔也十分严格,要挑选年龄较小、身材轻盈且面容姣好的孩子。赵大爷会亲自指导孩子们的表演动作,从眼神到姿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泽畔抬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现代娱乐方式的丰富,让一些年轻人对传统的民俗表演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抬阁表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起来越来越困难。但赵大爷和村里的一些老艺人并没有气馁,他们决心让泽畔抬阁继续传承下去。
他们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争取到了一些资金支持,用于抬阁道具的更新和维护。同时,他们还走进学校,向孩子们介绍泽畔抬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孩子们对这一传统技艺的兴趣。在学校里,赵大爷亲自为孩子们讲解泽畔抬阁的故事,手把手地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表演动作。孩子们被这一独特的民俗表演深深吸引,纷纷表示愿意学习。
如今,每到节日,泽畔村依然会举行热闹非凡的泽畔抬阁表演。那高高抬起的抬阁,上面装扮着的孩子们宛如仙子下凡,在乡村的街道上缓缓舞动。赵大爷和众多传承者们用他们的坚守和努力,让泽畔抬阁这一民俗传奇,在任泽区的乡村上空继续绽放着绚丽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