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南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泽当召开
2月21日,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泽当召开。会议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夕兵主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拉元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孙祥伍作报告。
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精神、全区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
会议指出,2024年,是全市文旅系统深度融合、承压前行、团结拼搏的一年,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文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文旅厅的各项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对标对表自治区文旅厅提出的“九大工程”工作思路,干中求进、难中求成,不断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有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文旅产业能级在融合发展中实现新跃升。推动召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方向谋发展;科学编制《山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山南市边境旅游发展规划》,2024年实施文旅项目12个,共完成投资1.15亿元;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59.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15%;全市文化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35%,呈现量质齐升、持续向上的良好态势。制定出台《山南市旅游产业扶持奖励实施细则》,引导资源向优质项目与创新企业汇聚,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积极性。
公共服务体系在提质增效中创造新供给。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超1万场次,惠及群众近45万人次,打造精品文艺作品264部,兑现文艺创作扶持与奖励作品33部。打造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旅游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发展云阅读、云展览、云旅游等服务形式,智慧文旅宣推更有深度和广度。
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光彩。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序推进文物保护项目,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利用水平;积极对外展示展销,组织各类文化展品参加区内外举办的艺术节、博览会,全面展示出山南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旅领域治理在变革重塑中开启新篇章。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完成机构改革成立山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节庆活动管理规范有序,文旅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举办2024年市曲艺创作及表演骨干人才、博物馆陈列馆重点景区讲解员综合能力提升等培训6班次。有效整治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现象,2024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56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324家,办理执法案件5件;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旅游服务投诉专区”,受理咨询电话334起,各类投诉169起,办结率100%,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全国文化市场重大案件办案单位”。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部署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做好今年文化旅游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重要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盯目标、找准定位,抓住关键、久久为功,着力凸显自身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深入实施“九大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文化旅游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会议要求,要聚力润心惠民核心任务,依托“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等惠民活动,2025年力争完成文化惠民任务6000场次以上、创作高质量文艺精品200部以上;高标准举办全区锅庄展演活动、2025雅砻文化旅游节、及山南市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要借力完善基础设施保障,聚焦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与旅游基础设施融通发展,因地制宜打造“+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古建”“+历史街区”等新型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要用力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坚持“先立后破、破立并举”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市院团实际,稳妥解决演出市场化、模式单一化、人才培养青黄不接等突出问题,让更多优秀青年文艺人才聚到文艺作品创作、演出、推广的前沿阵地,进一步激发院团发展活力。要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建设重要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主动服务和融入“一核、三廊、六区”文旅产业空间新格局,统筹考虑我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布局、要素保障,加快编制《山南市“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山南市乡村民宿发展规划》,夯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根基。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牧民增收就业;全面推动文艺、非遗、文创进景区、进酒店、进餐饮行业,切实发挥文旅产业乘数效应。要扩大文旅消费需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需求侧发力、统筹供给侧优化,将承载文化、故事、业态、休闲的地方串联起来,打造可观、可感、可品的消费场景;积极主动争取承办自治区、市重大赛事活动,承办一批有影响力的体旅融合精品赛事;持续加大宣推引流力度,建强新媒体平台宣传矩阵,擦亮“藏源山南”金字招牌,确保游客“引得来”。要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坚持把游客体验感、舒适度放在第一位,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按照全域旅游布局,建设全要素旅游服务体系,丰富旅游消费,提升综合服务接待水平,用更精细更有效的管理办法,努力实现游客利益最大化。要守牢安全底线红线,坚决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纵深推进文化安全工程,做好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强化风险应对,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旅游景区点、旅游交通运输、文化娱乐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生产安全,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要扎实推进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压实各方责任,继续认真做好旅游资源普查数据、普查成果报告完善工作,确保高质量通过自治区旅游资源普查办组织的评审。市四普办要严格按照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工作要求,指导各县(区、市)扎实推进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续工作,为下一步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会议强调,全市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恪尽职守、拼搏进取,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为山南市文旅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不懈奋斗!
市直单位相关领导干部、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领导干部、各县(区、市)文化和旅游系统领导干部参加本次会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