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与游客之间不容横插一条“道德鸿沟” 

时间:2024-07-11 15:35 发布于:观察频道编辑:  来源:红网

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青海格尔木市东台吉乃尔湖游玩时,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收取费用——如果要通过一条小河沟进入景色更美的内圈,就要按照一条船398元的标准付费。10日上午,格尔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回应上游新闻记者称,这些收钱的人属于黑导游,目前已被多个部门联合执法查处。(7月10日 澎湃新闻客户端)

在河沟内私放小船,向游客索取高额费用,颇有一种“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强盗风格”。不具备相应资质却公然拦路私自收费,将国土资源作为自己牟利的工具,这群“黑导游”的所作所为可谓出格。旅行本来是放松身心之举,观赏美景也契合着每一位公民内心的美学追求和精神文化追求,如果放任“黑导游”泛滥,在美景之前人为地开挖一道道德层面的深沟,无疑是对自然风光一种更高层面的破坏。

严格地来说,东台吉乃尔湖并不算景区。据新京报今年5月报道,东台吉乃尔湖隶属于青海东台吉乃尔锂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采矿区,此前曾有部分机构与东吉乃尔湖相关产权方接洽,商谈开发旅游观光一事,但被产权方婉拒。由此可见,即便借旅游收费之名行过沟摆渡之实,向游客索取费用,在程序上依然显得很不正当,在逻辑上也站不住脚。

我们并不能够因为东台乃尔湖并非景区就纵容“黑导游”乱收费,相关部门仍应拓宽维权投诉渠道和游客反馈渠道。一地的文旅产业发展,依靠的不仅仅是正规挂牌开发的景点景区,那些不经意间被人注意到的自然风光和小众风景同样珍贵。一地要想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就必须拿出尊重游客,欢迎游客的态度,而不是处处设卡,利用自然河沟和高额收费阻隔游客对风景的观赏。我们常说旅游属于风土人文的一部分,只有“景美”或许还不够,“景美人美”方能给四方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提升地区自身的美誉度。

在这样一个自媒体发达的时代,一地旅游形象的构建并不容易,某一地区可能会因为当地人不经意的小小举动,旅游服务中的某个环节而迅速受到关注,获取意料之外的好评;但同样的,在不虞之誉的另一面,景区和地方的信誉评价也有可能会因为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毁于一旦。“黑导游”无根无靠,似乎被曝光之后“谁也赖不着”。可在网民群众眼中,这一小部分人却极大地损害了青海的旅游形象。

再把目光扩大,是不是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存在着一些拦路收费,索取钱财,干扰游客正常观光的“黑导游”?针对此种行为屡禁不止的状况,执法部门应当提升处罚力度,打击这种侵犯游客正当权益的行为。美景并非一人一家所有,如果观赏自然风光也需要由私人设立个价格门槛,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风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而成的绚丽画卷。它既是大地的美丽容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的印记”,既然风景与人有关,那么每个人都应当在大自然面前做到文明。拦沟收费,私设关卡,无疑是在自然的肌肤上增添一道醒目的道德伤疤,美景与游客之间岂容横掘一条“道德鸿沟”?

梁宇飞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