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储商品房作用几何
近日召开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透露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已经设立,即将落地生效。
今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一系列重大房地产行业提振政策,被业内形象地称为楼市“5·17新政”。新政包括降低首付比例、调整房贷利率、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所谓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就是指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也就是说,“国家队”入场,关键词是“以购代建”。
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是当前楼市的两个重点举措。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经过20多年高速扩张,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库存量大,多个典型城市去化周期超过18个月,二手房“以价换量”明显。在一些大城市,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并存,大量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尚未被满足,而高房价高房租又制约了住房消费需求的合理释放,这都亟待找准发力点,打通供需“肠梗阻”。
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至少有三重利好:一是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地方国有企业在银行支持下,能够快速形成团体购买力,直接消化部分需求。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核心内容是完善市场加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将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可以更好满足年轻人、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需求。三是助力保交楼和“白名单”机制实施。央行按照贷款本金的60%发放再贷款,可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为房企带来真金白银的支持。房企回笼资金能力增强后,方能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化债,形成良性循环。
金融支持进入到实操阶段,防范风险至关重要。央行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概括为4句话,即“精准支持,自愿参与,以需定购,合理定价”。精准支持,是指收购主体、收购对象、收购用途、资金用途的精准;自愿参与,是指尊重各方参与主体的意愿;以需定购,要求动态掌握保障性住房需求底数,合理确定配售或租赁对象、价格和分配计划等;合理定价,则是要遵循市场化原则确定商品房收购价格。这是一套“组合拳”,明确了资金的使用规范,有利于避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侵占公共资源的风险等,确保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行业关乎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大局。近几年,已有部分城市采取由国资平台出手,直接收购开发商存量新房房源,改作租赁住房的做法。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是金融部门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统筹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比较温和的措施,能否对去库存、稳市场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有待观察。
王庆峰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