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号软件”横行 亟须监管部门“硬核治理”
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或家人遇到疑难杂症想挂知名医院的专家号时,打开网上挂号系统却总是手慢一步,眼看着专家号一放出来就秒空。挂号要拼手速,原因除了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外,或许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有人利用“抢号软件”,把抢挂专家号变成了获取不义之财的商机。日前,北京市检察院就通报了一起利用定制版“抢号软件”,抢挂北京某知名医院就诊号的案例。(12月26日央视新闻)
在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的大环境下,医院推出网上预约挂号服务,本来是为了方便患者挂号就医,但现今却成了网络“黄牛”谋财的新手段。“黄牛”利用软件恶意抢占、囤积医院号源,再转手高价倒卖。此前据“黄牛”透露,选择副主任、主任和知名专家分别要支付60元、80元、100元的挂号费和400元、500元、600元的“服务费”,特需号1000元起。网络“黄牛”疯狂倒卖公共医疗资源的违法行为,令人震惊。
事实上,并非是“黄牛”有多么神通广大,而是其利用了一种名曰“抢号神器”的恶意软件,可同时抢到多科室、多天、多位专家的门诊号。然而,“抢号软件”被“黄牛”高效率利用,既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又损害了公共利益,想必是卫健部门和医疗机构未预料到的。殊不知,医院开通预约挂号网络平台,目的还是为了拓宽挂号渠道,扭转“一号难求”困局。然而,从北京一些医院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显然差强人意。“黄牛”趁虚而入,利用“抢号软件”囤号高价倒卖,让普通患者网上挂号变得难上加难。显然已经背离了便民利民的初衷。
对于“黄牛”利用“抢号软件”秒杀门诊号,进行高价倒卖,公安部门应予以打击,但卫健部门及医疗机构也不能置身事外。既然“抢号软件”弊大利小,又给“黄牛”提供了生存土壤,直接影响了门诊号的公正性,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损害了大多数患者的利益,卫健部门及医疗机构,就必须采取技术手段,对“抢号软件”进行全面封杀,像公安部门严打“黄牛”一样,围剿“抢号软件”。
换言之,“抢号软件”横行,亟须监管“硬核治理”。首先,对于网络“黄牛”,不能停留于“头痛医头”式的被动防范,在围剿“抢号软件”的同时,卫健部门执法人员应主动取得工信部及网络运营商的支持,采取技术措施,给预约挂号网络平台建立应对“抢号软件”的“防火墙”,提高安全系数,铲除“黄牛”的生存土壤。同时,提高预约挂号网络平台的运行效率,有效规避瘫痪、卡壳、无法登录等异常现象,使网络挂号系统真正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患者在预约挂号就诊时,应保持理性态度,不要执着于专家号。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张西流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