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陶勇医生,应有足够勇气向自己的观念“开刀” 

时间:2023-12-26 11:07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蔡依林  来源:红网

12月23日,3年前曾遭患者持刀暴力伤害的北京眼科医生陶勇发长文为女儿庆生,提到让女儿洗碗一事,不料引发争议。陶勇在博文中批评女儿“臭脾气”,在生日当天不愿意配合拍照和洗碗,最终在他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下,寿星女儿还是把碗洗完。然而大量网友认为陶勇此举是“爹味”说教,更暴露其性别意识过于陈旧。陶勇随即删除了该条帖子。(12月25日 极目新闻)

次日,陶勇的师妹“@眼科小超人老梁”专门发长文维护陶勇医师,强调陶勇医师“不是爹味的男人”,只是“大脑极度聪明,唯独缺少了一根世俗的弦”。然而师妹在博文中除了细数陶勇如何热爱眼科事业,对待家人、同事如何真诚善良之外,所提及的诸多细节,例如“想在亲友们面前显摆女儿的懂事贴心”“声泪俱下叹息女博士为何不嫁人偏要读博,希望师妹本人成为‘淑女’”等等,反而进一步佐证了网友对陶勇的批评,即他对家庭和性别的认识太过保守陈腐,甚至有大男子主义的“爹味”。对此,或许陶勇医师的确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网友说得有没有道理,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家庭性别观了。

陶勇努力在做一个好父亲,但是他对“好父亲”的定义可能有点狭隘。在争议博文里,陶勇指责女儿拍照不配合,还专门用来作为对比似的,诘问为何和好友一起打游戏时就能笑得那么开心。其实答案就已经藏在问题里了:和好友一起玩乐是纯粹的自主选择,这种快乐不是被安排被强加的,可是被要求合照、摆一个指定的表情和动作,就是因其非自愿而让人感到不适。同样,陶勇为了凸显女儿不听话洗碗这件事的不可理解,用她“乖乖照办”盛饭卷烤鸭来对比。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陶勇不仅觉得一个好女儿好孩子就应该“乖乖”“听话”,自己作为好父亲就应该“为了她好”,给出最善意的指令,而且觉得自己的指令孩子万万不可违逆,应该“乖乖照办”。但必须清楚的是,亲子代的关系完全不是医院主任与下属之间那般的层级关系,没有谁非要听谁的规则。父女之间应该相互理解,不同代际之间的意见都应该被充分尊重。陶勇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没有“让她”怎么怎么样的权利。

亲子代的家庭关系之外,陶勇对性别的认知也有点与时代脱节。陶勇在博文里颇具文采地提到,“在成为‘魔女’和‘淑女’的十字路口,为父不敢一点懈怠,诚惶诚恐。”可是一联想到陶勇在文段之前的讨论,他评判“魔女”和“淑女”的标准居然是是否足够听话,是否擅长且主动做家务,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笃信于传统社会的性别分工和对女性的刻板要求。甚至于,“魔女”“淑女”二分法的语词表达之间,也表现出对女性形象想象力的单薄和狭隘。这早就不是一个“女孩就应该如何如何”的时代了,陶勇应该像师妹长文里说的放弃对她们唠叨那样,停止自己对女性的古典想象,并停止将这种想象投射到他以为理所应当的父命子从的指令式教育中。

陶勇或许觉得自己是一番苦心办了坏事,不过这个苦心只感动了他自己,而且还可能害了他自己。正如师妹长文里说的,“一个80后老人家,可能以为女人的幸福需要男人。因为他还以为所有的男人都像他那样可以扛起一片天。”陶勇的家庭、性别观念,束缚了女儿也束缚了自己,迫使他本人按照一个传统意义的“好男人”去要求自己,顶天立地,在关键时刻像一个英雄,乃至于“不敢一点懈怠,诚惶诚恐”,陶勇本人很多压力的源头或许正是这些传统观念。所以,陶勇医生如果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不仅会给陷入瓶颈的亲子关系一个出口,也能让女儿和自己乃至身边人,一起获得更多解放。

此外,陶勇的这件事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任何人无论阶层、学历和专业能力,都可能在诸如家庭和性别的观念认知上被传统思想所束缚。这也警示我们,传统过时的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它始终弥漫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之中,而很多人,正如陶勇那般,甚至没能意识到,并且将其合理化。正因此,网络所谓“陶勇是恶臭男”“陶勇翻车”的言论也不应该被认同,因为这不是存在于哪一个个体身上的问题,而是一个长久且普遍的存在。因此,在不断思想觉醒和反思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道阻且长,而每个人都不应该因为当下的局限而被整个否定。

三年以前,我们曾经一起见证了眼科医生陶勇如何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哪怕被暴力伤医。三年以来,我们也一起见证了他在职业生涯至暗时刻,如何坚韧顽强不灭医者理想直至重回岗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勇敢的陶勇医师,应该有勇气反省自己,重新调整自己对家庭和性别的看法。而我们的社会,应该给这种转变一些鼓励和一些空间,而不要就此让一位值得尊重的医生背上不被原谅的骂名。

来源:红网

作者:蔡依林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