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思想伟力 建设文化高州 

时间:2023-12-26 11:05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李亚凤  来源:南方日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高州作为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好心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深悟透其中深刻内涵,并在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伟力中焕发强大动力,坚定文化自信,奋力前行,在文化强市建设中不断铸就新辉煌。

赓续文脉,以优秀文化润心铸魂

抓好文化挖掘传承。高州千年积淀中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代代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荔枝文化和革命文化。要通过传统节日、风俗礼俗、国学讲堂、红色基地等载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挖掘和研究,组织社科专家等加强史实考证、学术研究,特别是对好心文化加强研究提升提炼,形成系统化、高质量的理论体系。抓好文化遗迹遗址保护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的活化利用,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活起来火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文脉传承中感知文化基因、记住根本、不忘来路,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加强优秀文化宣教。通过文艺活动、宣传咨询、采风实践、场景感受等形式,推动文化宣传教育进校园、进村居、进企业、进机关。办好“非遗文化进万家”“冼夫人文化周”“荔枝文化节”等活动,用优秀文化增进价值认同。做好冼夫人文化等高州特色文化的对外推介,宣传高州“好心”价值,用文化提升高州对外的美誉度知名度。

强化文艺精品创作。围绕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州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等特色文化,设置年度文化文艺重大创作选题,积极推动高州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组织文艺家进基层开展文艺采风、创作交流、作品竞赛、作品展示活动,推出有较大影响力、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文艺精品和理论成果。用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高州故事,用更多精品力作感染人、引导人、鼓舞人。

文化惠民,以优质供给凝心聚神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立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按照融合共建思路,抓好城乡文化广场、图书室、文化室、体育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中,要将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一体推进,着力打造城乡优质公共文化“15分钟生活圈”。在重要建筑、地标设置、街区建设、景观设置、路灯桥梁设置等,有意识地将高州文化融进去,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内涵、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景观。加快“三馆一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地标式文化综合体。

丰富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现有文化设施的管理利用,提高镇村文化站、文化广场的利用率。积极探索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室、乡村文化活动的创新工作模式,尝试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外包等方式,解决文化供给量少质低、与群众需求不对称等问题。办好办活“我们的节日”“冼夫人文化周”“南国书香节高州分会场”“高雅文化进乡村”等活动,培育、打造一批高州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州时强调要“推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文明理念,市镇村联动全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化高州打造文明高州。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围绕省委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在乡村风貌提升、公共设施建设、景观设置等工作中,注入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荔枝文化、非遗文化及各村镇特色风俗习俗文化元素,不断提升乡村文化风貌内涵,将村落历史文化基因打造成“留住乡愁”的承载地。用特色文化滋养群众心灵,使乡村有文化“面子”更有文明“里子”。

抓好城乡文化共建。建立以城带乡、对口支持的文化扶持机制,推动文化机构、文化能人与乡村结对,指导和帮助做好乡村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按照“特色乡村节目进城,优质文化下村”,推动城乡文化产品、文化艺人互动,让城乡文化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共建共享共繁荣。

产业融合,以文化创新焕发活力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州时强调,要把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高州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巨大优势。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进一步做强仙人洞景区、冼夫人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大唐荔乡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景点文化融入的同时,整合冼太庙、南皋学舍、中山路骑楼街、人民会堂、高凉岭等“三色”(古色、红色、绿色)旅游资源,多维度融入文化元素、民俗风情,并以文旅融合写好“土特产文章”,乃至带动服务业、创意产业等全链条发展。

打造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按照“一河一墟两带两园两节”思路,打造高州文化产业集群。“一河”就是以鉴江沿线高州城区至曹江段为重点,打造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山水融合、“三色”共辉的“文旅融合鉴河图”。“一墟”就是按照茂名市委的部署要求,融入高凉文化、冼夫人文化抓好高凉墟建设,打造成“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墟。“两带”,一是以宝光、南塘为重点,沿线打造“近郊农旅好心产业融合发展带”;二是以长坡镇、曹江镇为重点,并向周边幅射,以好心文化为特色,打造“冼夫人文旅融合产业带”。“两园”,一是在城东新区打造融合文化创作、文化休闲、文创孵化等为一体的“高凉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园区打造成高州文化新地标、产业集群地、文化创新港;二是依托根子镇浮山岭独特的环境资源,建设南药种植基地,集种植、教育、观赏、中药炮制、养生产品开发、康养于一体的“潘茂名医养文化产业园”。“两节”就是办好冼夫人文化节、荔枝文化节,实现文化搭台激动力、经济唱戏促发展。

做强特色文创产业。充分挖掘高州地方文化内涵潜能,推动茄雕、彩石、版画、书画等文化作品向文化产品转化。围绕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非遗文化、荔枝文化等特色文化开展研究,开发体现高州文化意韵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手信。利用好心文化提升产品品位,打造高州文化产业新业态。

作者系中共高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亚凤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