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价值的旧书流动起来
12月23日,为期两天的“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古旧书展销在报国寺举行。听说报国寺书市回归,不少书迷冒严寒而来。
在京城古旧书业,报国寺书市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违建店铺增多、环境脏乱差加重等原因,2020年1月1日起,报国寺旧书市场对原有承租商户不再续约租赁,全面恢复为文物保护单位。
报国寺旧书市场关闭,书迷和藏家能够理解,也心存遗憾。能不能在文物保护和文化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保证报国寺的清净,又延续数百年的传统文脉?古旧书展销的回归,给出了最新答案。
据介绍,本次活动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发动、群众参与的活态化、常态化模式,一方面利用北京文化人多、读书人多、民间藏书多的优势,让有价值的旧书回归流通体系;一方面希望读者走进报国寺,了解其历史文化底蕴,让“读书报国”的精神传下来。可见,此番旧书市并非简单的回归,更不是关闭前经营业态的复原,而是充分利用报国寺的传统优势,充分满足京城书迷的淘旧书需求。古旧书展销计划每年3月到10月周末举办。千年古刹里的书香,折射的是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将丰富新一代读书人的文化积淀。
此次书市亮点多多。上万种精品古旧书分门别类,文学名著、历史典籍、人物故事、自然科学、人文地理等一应俱全,还有古籍善本、珍本孤本等精品展示,明学堂刻本《陶渊明全集》等让书迷大饱眼福。著名作家梁衡、文化学者崔岱远等坐镇现场,既让现场读者提升对书籍、对文化更深的认知,也提升了旧书市场的含金量。更让人欣慰的是,报国寺书市回归,不仅带回老书友,还引来年轻人造访。新潮者喜欢手作、手账等热门文创,传统文化爱好者乐于参加国风cosplay打卡环节,孩子们也有专属的儿童跳蚤市场。读者不断上新,旧书流通就不会中断。
让旧书流动起来,让文化价值传承下去,是爱书人的心声,也是北京市的政策导向。近年来,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北京特别鼓励古旧书市场发展,支持各式各样的旧书阅读活动。繁荣旧书市场成为建设“书香京城”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基本形成经营渠道丰富、流通体系完备,覆盖北京、辐射全国的旧书交易体系。在西四布衣连环画书店、中国书店琉璃厂店、潘家园旧书市场、孔夫子旧书网这“一画、一店、一市场、一线上平台”四个古旧书业经营实体之后,报国寺古旧书市回归,无疑又为古旧书业增添了一抹书香。
让一本本有价值的旧书重新流通,给读书人辟出了一方自在天地,更为城市标注了一处处文化高地。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李霞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