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直播市场:别让“大胃王”吃播卷土重来
近日,为了流量而不顾形象的在镜头前猛吃肥肉、干吃火锅底料的“大胃王”吃播卷土重来。《法制日报》记者在深夜观看30多场吃播后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了解到,深夜时段,被明令禁止的“大胃王”吃播又回来了。这些主播在深夜直播“胡吃海塞”的同时还推销产品或植入广告。
吃播这个行业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乱象,大家对“大胃王”的形象也并不陌生。他们在镜头前胡吃海喝或是吃一些人们难以下咽的东西,只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带货挣钱。通过这种奇葩行为满足网友的猎奇和代偿心理,从而达到涨粉变现的目的,但最终不仅伤害主播们的健康,还向广大网友传播了不健康的饮食文化。
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曾在2021年11月底发布了《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其中提到了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在明令禁止下,原先把桌子上的菜品恨不得垒成小山的“大胃王”一度收敛,不少人改行另寻出路。
现如今,所谓的“大胃王”形象早已崩塌。无论是在媒体的报道中,还是网友的评论里,甚至一些“大胃王”的粉丝们,都在对如此奇葩的“吃”表示质疑。但尽管网上差评不断,这些“大胃王”依然没有消失,这次甚至像以往一样,明目张胆的把奇葩食物堆满桌子,卷土重来。从新闻中可知,这种吃播往往活跃在深夜,不仅是因为网友总在这一时段刷视频,还有可能是为了躲避监管和平台审核。
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大胃王”们的猛吃,不只是在浪费粮食,这种剑走偏锋、违规越矩制造“奇观”的行径,往往存在弄虚作假、“黑暗料理”、猎奇审丑等诸多灰色度的因素,这会对价值导向的宣扬和对网络视频直播的生态造成不小的破坏。
更大的问题是,明明国家已经发布了相关法规来禁止这一行为,为何还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这也暴露出平台在审核机制和审核标准方面存在不规范、不严谨、不全面的问题。针对“大胃王”们经常在深夜直播的特点,相关平台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审核措施,及时发现并对其依法依规做出限流、下线或者封号等处理。
最后,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也要及时采取措施,畅通举报机制,制定更多方案,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不让“大胃王”们再度浮于水面。
来源:红网
作者:赵雨薇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