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颜值卡学历”聚会引争议,年轻人的社交不该是场交易 

时间:2023-12-11 11:33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刘婉琳  来源:红网

近日,各大城市的年轻人团体中悄然出现了一种陌生男女新型社交“高端局”,活动内容丰富,包含读书会、研讨会、轰趴、露营等等,想要参加需“颜值尚可”,还得是名校毕业证傍身的“学霸”。按流程首先需要给组局者发送自己的照片,在“颜值”检验合格后,现场还需查看学信网证明才能进入场地。(12月9日 澎湃新闻)

该事件一经报道就引发了网友的争议,目前大部分网友表示,颜值已经成为实力的一部分,并不在意“卡颜值”或“卡学历”的聚会社交,反而认为只有一个圈子的人才会玩得更好。然而,虽然众多网友对这种现象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但一旦自己成为那个被“卡”在门槛外的人就会立刻改弦易辙,这种态度折射出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交思想已经被分门别类、明码标价。因此,比起这些扭曲本质、浮于表面的“商品化社交”,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交真正的内涵和品质。

其实,“卡颜值卡学历”这类聚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年轻人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层面割裂的现象下产生的。像“卡颜局”这种以颜值当关卡和衡量标准的新型酒局模式是以颜值评判个人,将社交过度功利化和商业化,是一群打着自由个性口号的人将人“商品化”,使原本以交流满足个体需求的社交变成了陌生人之间的一场等价交易。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虚假脆弱,违背了社交的本质,妨碍了人们对内在自我的展露,也默许了他人对进行自己批判和边缘化,使自己失去了平等社交的自由。由此可见,这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社交模式并无法彻底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反而还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焦虑、空虚,失去自信心。

然而,对这种新型社交模式的否定,也并不代表对老一辈人较为“死板”的社交方式的支持。我们尊重当代年轻人拒绝无效社交,追求高质量和个性化的社交行为,但当社交被打上了可以等价交换某种权益,甚至是制定了衡量关卡时,我们就必须重新审视社交的价值和意义。社交的本质是相互尊重和关爱,以获得情感上的价值和分享交流的意义,在社交中,更值得被关注的是一个人的才华、性格、情感等个人素质。尊重他人的多样性,以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与对方建立深入的联系,才能获取真正的快乐。倘若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去过度地追求外貌和学历这些表面上的认同,产生虚荣和攀比的心理,就会模糊掉社交的本质,让社交变成了一场浮华的交易。

因此,为了避免社交从深度对话走向表演式来往,年轻人一定要学会“自救”。首先,要有正确的社交心态,待人平等真诚,真实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也不随便给他人贴标签,唯有真实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真正与自己契合的朋友。其次,要主动参与社交活动,积极拓宽社交圈,与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认识不同的朋友,提升个人的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帮助自己增长见识,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最后,要学会维系自己的社交圈。社交是双向的行为,要关注对方的需求和意见,理解对方的感受,建立坚实的信任关系,为彼此提供稳定有效的情绪价值,才能在社会中营造真诚、积极、向上的社交氛围。

总之,积极向上的社交方式,才是真正益于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年轻人的社交不应该成为一场功利性的等价交易,享受社交的乐趣和温暖,相互进步的互利共赢式社交才应该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刘婉琳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