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兴起 尤须劳动保障护航 

时间:2023-12-06 10:54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雨馨  来源:北京日报

曾几何时,朝九晚五,打卡上班,是大多数人的工作模式。如今,“打零工”正成为很多人的职业选择。据媒体梳理,近些年,从外卖骑手、电商主播,到UP主、剧本杀编剧等,“零工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

“零工经济”兴起,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时代背景看,知识经济和服务产业蓬勃发展,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高度成熟,既让工作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任务碎片化、工作弹性化,给了从业者更多利用空闲零散时间从事兼职工作的机会,又大大降低了人们的交易成本和沟通成本,使得在线办公、远程开会成为日常。从企业角度说,出于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警觉,倾向于灵活调整产能,季节性、临时性、零散性订单出现,催生了大量零工岗位。而很多人也逐渐转变择业观念,把打零工当作一种“见习”、一种“副业”、一种“缓冲”,一来二去,灵活就业形式不断涌现。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传统职业的“舒适区”。也要看到,尽管技术东风为零工市场带来了无限可能,但这种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遭遇着“成长的烦恼”。比如,工伤、医疗等配套保障,仍待进一步完善。比如,有一些群体偏重短期现金收益,对中长期社保缴纳缺乏积极性,社保的异地转移接续存在麻烦。再如,就业稳定性低、劳动关系复杂、工资无法及时足额支付等问题,不仅困扰着传统零工从业者,也阻碍新一代自由职业者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有机构预测,“灵活用工”的就业模式将在未来十年进入爆发期。相较于日本的42%和美国的30%,目前中国的灵活用工比例仅有9%,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进一步激发“零工经济”的活力,把这条重要的就业渠道,完善成为劳动者择业的“新赛道”,迫切需要强化服务和保障。毕竟“零工经济”的特征是流动性强,今天“自由职业”,明天或许就“重回稳定”,需要相关方面充分统筹不同人力资源市场,使劳动者收入薪酬、社会保障、技能评价等基本权益和切身利益能够在有序流动中得到保护。从长远来看,法律层面不断完善与健全相关权益制度,社会各界对灵活就业报以理性和友善,整个社会的就业氛围也将更加良性有序。

是潮起,也是勃兴。打破朝九晚五、适配数字时代的“零工经济”远未成熟,不断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新赛道”方能拓宽更大新空间。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雨馨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