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时间:2023-06-17 15:46 发布于:观察频道编辑:A001  来源:海南州广播电视台

【壮丽70年·阔步新征程】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图片图片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州以“促进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为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充分尊重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全力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在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海南州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的“三建四化三提升”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治理模式,治理品牌各具特色,乡村发展欣欣向荣,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搬”出来的幸福村

从山大沟深的牧区到基础设施完善的美丽村落,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见证了兴海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一步,也为乡村振兴走出了坚实一步。

“你看,家里的水管破了,村委会马上就派人帮忙维修,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小区变化也越来越大了。”说到兴海县安康小区的新变化,年过六旬的居民张元吉啧啧称赞。

安多民俗文化村是兴海县2017年开始实施的易地搬迁脱贫建设项目,于2018年10月建设完工。

在住房、体育场、农家乐及民族传统手工艺店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兴海县突出藏族民俗风情,使传统民俗与现代资源结合、文化与旅游相融,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变化这么大的村庄在海南州不胜枚举。

以前位于草原深处的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是纯牧业村,现在通过易地搬迁、国家因地制宜,精准扶持发展产业,各项惠民政策让切扎村1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日子逐渐发生变化。2018年,切扎村1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到现在的安置点,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移步换景,规划整齐的房屋紧凑、温馨,村级幼儿园、综合文化活动室、村级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不时有村民路过,满足地看着自己的新家……

这样的“新”生活,得益于党建引领下的村“两委”班子作出的贡献。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这些年,海南州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强化党建引领,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采取多种举措、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治理水平,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闯”出来的富裕村

时至六月,贵南县茫曲镇沙拉村大片的青稞地里绿色如茵,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间,现代化的农耕景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沙拉村是龙羊峡水库搬迁移民村。这些年,沙拉村因种植青稞油菜而出名,村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党组织功能“强”起来,村级合作社“办”起来。2019年年初,沙拉村341户、1373人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了全体村民参股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2022年农业产值达到700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千万大关。

在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村两委按照“乡村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开始尝试新的发展方式,一方面依托“黄河第二湾”等自然资源优势推动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另一方面发展村集体经济,多方面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现在村里实施的项目越来越多,有效解决了村里劳动力就业问题。现在,全村近70%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班多村党支部书记桑杰本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州着力构建环湖现代生态农牧业经济带、沿黄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经济带、南部高寒牧区生态畜牧业经济带“三大产业经济带”。目前,以藏羊、牦牛、青稞、油菜“四大产业”联盟为依托的现代生态农牧业打造出了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发展升级版,有力地推动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迈入了新“牧”道。

眼下,海南州农村牧区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跃然呈现,像“财大气粗”的沙拉村在各地越来越多、村民们的腰杆也越来越硬。

“扮”出来的文明村

张家沟村距贵德县城1.5公里,西久公路横穿村落,村内民居错落有致,村路平坦洁净,路两旁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让这个小小的村庄显得静谧又美好。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像张家沟村一样,在兴海县曲什安镇大米滩村,一条条平坦的村道穿村而过,一排排整洁的农家房屋错落有致。

这几年,大米滩村把深入推进“清洁兴海”常态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塑造美丽乡村新形象。“村居环境就是绿色发展的基础。”兴海县曲什安镇党委副书记李敏霞说,腰包鼓起来的村民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都成为志愿者积极参与村里活动。

2023年,海南州乡村清洁行动实现了全覆盖,新建农牧区户厕5702座,实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9个,农牧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5%以上。

海南州把“清洁兴海”常态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持久的运动融入日常,创新举措、广泛动员,让其成为大家生产生活的常态化存在,进而转化成一个个行为习惯,提升全州文明整体形象。

采访手记:

我们的美丽乡村

增太加高岳

海南州按照“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原则,保护塑造乡村风貌,用群众乐于接受的具体建设方案,做到了规划有特色、建设有层次、村庄有风貌,实现了用规划指导村庄建设。

自2014年以来,海南州全面启动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后在全州315个村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占全州村庄总数的73.9%,惠及农牧民群众7.1万户、25.8万人,48个村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317座“厕所革命”城乡公厕和3.16万座农牧区卫生户厕改造,全州农牧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达到93%以上。

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海南州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农牧区人居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短,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融媒体记者:增太加高岳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