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是什么意思(社火是哪里的风俗)
社火是什么意思(社火是哪里的风俗)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西北地区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等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社火起源于远古先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远古先民祭祀社神和火神,意在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从文献记载来看,社火在宋朝已非常流行,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社火表演的盛况。
20世纪80年代,“耍社火”重新盛行起来。进入新世纪,随着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很多年轻人对社火越来越不感兴趣。随着老一辈“社火人”的离去,社火可能会陷入“无人耍”的尴尬。几十年间,社火起起伏伏的命运,也是年俗变迁的一个缩影。
我国幅员辽阔,社火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西北地区,古浪社火最具特色。春节期间,村民自发组织“元宵会”,专门负责闹社火活动。从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和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的社火队披红挂彩,浩浩荡荡出街。
锣鼓充当整个社火的前导,掌握社火队伍行走的方向和速度。两人抬一大鼓,一人司鼓,6~8人打腰鼓,另外3人各持钹、锣、铰子,锣鼓齐鸣,声震霄汉,气氛热烈。“春官老爷”紧随其后,这是社火演出中的灵魂人物,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思维敏捷的老者担任。“春官老爷”头戴乌纱帽,身着蟒袍,手持羽扇,在“差役”前呼后拥下,威风凛凛。社火行进中遇到庙宇、泉头及百年老树都要上香祭神,香由“春官老爷”来上,上香后磕头,以祈神灵保佑。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