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皮影非遗园创作“兔”年主题剧目迎新年
原标题:编排《嫦娥与玉兔》制作巨型兔子皮影 京西皮影非遗园创作“兔”年主题剧目迎新年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我国古老的皮影艺术已经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近日,位于上庄镇的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正式复工复产,30多名皮影艺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创作主题剧目。
兔年主题皮影戏上演
随着双手的姿势变化,灵动的兔子跃然在墙面上,儿时记忆犹新的一幕被眼前的情景唤醒。白色幕布上,一群皮影人凭借各种“宝物”让嫦娥奔月的故事唯美演绎,美好在“影”的世界中穿越。
作为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皮影,在“非遗”大家庭中,皮影无疑是突出的,建团近20年的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为了迎接兔年到来,精心编排了新剧目《嫦娥与玉兔》。锣鼓声中,灯亮影现。表演时,演员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流行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犹如一场历史大戏,演绎着时代的更迭与时空的流转。
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院长王熙介绍:“我小时候看爷爷把玩皮影道具,然后才知道皮影戏是咱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我很想让这门艺术在我手里继续发扬光大。这十几年以来,我带着演员创作了将近100部原创皮影戏,还做了一些皮影文创作品,就是想让这些皮影艺术‘活’在大家身边,皮影已经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了,为了它的传承和发展,我一直在思考着、践行着,这是我作为一个皮影传承人的使命和职责。”
创作出全国最大皮影兔
据介绍,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画稿、制皮、透稿、雕刻、染色、装钉装杆等8道工序,手工雕刻几千刀,是一个复杂且奇妙的过程。“在雕刻皮影时,我们是用同一把刀,皮影的纹样里不管是圆形、直线,还是米粒形,我们都是用一把刀雕刻出来的,有这种细心耐心才能更好把它雕刻出来。皮影的染色也非常重要,比如说从深到浅的一些过渡地方,都需要我们用带颜料的笔进行晕染,晕染后才能更形象。”王熙介绍。
“通过这种工艺制作的皮影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兔子皮影在演员们的手里活灵活现地登场,在幕布后演绎嬉笑怒骂、悲欢离合。”王熙说。
2023年是兔年,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的演员们集思广益,创作了很多跟兔子有关的皮影文创,其中制作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皮影兔,高约1.2米,并创作了福兔、瑞兔、吉兔、寿兔、囍兔、合兔、顺兔等非常有吉祥寓意的兔子,希望大家能在兔年里顺顺利利,吉祥如意。”王熙表示。
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在其特有的形式下,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皮影的发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被当下接受,被自然选择。近年来,皮影剧团不断创新,如“心连心皮影大篷车”巡演到基层;创作红色剧目《小兵张嘎》《金库主任》《飞夺泸定桥》《尽美少年》等,传承红色基因等,以及巧妙借力打力,运用新媒体方式策划的“皮一下很开心”话题在短视频平台已有近600亿的点击量。对于皮影艺术如何持续发展,王熙一直在积极寻找传承和推广这项“非遗”项目的新思路。(肖威)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