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新增一个文物保护点 

时间:2022-11-22 14:15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都市文化界据【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消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我市于近日确定将厉文才墓列为东阳市第十三批文物保护点。

厉文才墓位于南市街道槐堂行政村花墩塘自然村(邻近五一行政村俞坞自然村)。厉文才(606—683),字日新,号蓉州。《道光东阳县志》有载,其墓址在原县南二十里六十三都马蹄坑。该墓墓丘圆形,附属建筑不存,墓茔形态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纪念价值。

厉文才为贞观元年(627)进士。是东阳乃至金华市最早中进士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载:“按贞观元年,进士只四人,盖亦难矣。”厉文才及第后任道州刺史。时李唐立国未久,边地尚未大治,南土夷寇猖獗,尤以荔浦之寇最为嚣张。该地溪峒连绵,行途阻绝,用兵颇难。厉文才临郡征讨,“煦之以皇风,董之以戍略”,期月之间,群盗悉平。太宗以厉文才“靖寇安民”有功,深为嘉许。贞观二年(628)擢容州刺史兼都督,统领岭南五管(广、桂、容、邕、安南五府,即今之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及越南大部、老挝、云南局部)之政。任职容州期间,厉文才以清正廉洁深得地方士民爱戴。且治军严厉,当地多有象牙、犀角、珍珠、玳帽等珍宝,军中将士不贪一毫。

厉文才不恋高官厚禄,视权贵如浮云,莅职期年,乐思退居,乃言曰:“东阳(此处之东阳为旧郡名),我之故里也,……桑梓尽在,何可忘之!”即以怀念故里、雅爱林泉为由,再三拜表陈情归乡。唐太宗见难以挽留,同意他辞官归里。

厉文才辞官回归故里后,建别墅于禹山之西,捐资鸠工在禹山北麓凿石挖土,兴修水利。沿荆溪(南江)修渠七华里余,引山泉水灌溉夏厉墅、湖头陆等地农田一千五百余亩。堰成,百姓甚感厉文才之德,因为他曾都督岭南,于是命名为“都督堰”。元代文学家柳贯在《都督堰碑记》中云:“曰‘都督堰’者,唐容州刺史厉公文才之所创也。厉为里显姓,公为里闻人,民濡其惠,谓容州实领五管之政,公为都督治其地,故即其官而名之。犹郑圃之有仆射陂,汉阳之有郎官湖,著民志焉。”南江盆地以黄壤为主,缺水则板结干裂,无法垦殖。有了水,土壤才得以改造。1300 年来,都督堰的渠水潺潺奔流,使八面山西南的大片田地远离旱魃的威胁,对南江流域八面山一带的经济发展及人文蔚兴影响深远。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