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雪 | 小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今日小雪 | 小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今儿是农历的小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到来一般都是在公历的11月22日或23日,到了节气这天,这太阳刚好到达黄经240°。
不过有个事儿,咱还得先说明白喽!这小雪节气指的就是气候的特征,反映的是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它可跟咱们天气预报中所说的小雪没有必然的关系啊!不是说小雪节气到了,就是该下小雪了。这天气预报中说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从专业上也有定义,那就是当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气象学就称为“小雪”。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意思就是说,农历十月中旬,这个时候天气逐渐变冷,空中的水汽遇冷结霜,形成薄雪,但一般雪量是比较小的,而且大多时候是夜冻昼化。
古代也将小雪节气分为三候:有道是“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这意思是说:一候的时候,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到了二候,因为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这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赶到了三候,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了。
这小雪节气期间,就算是进入初冬了,天气会逐渐转冷,这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冰霜;天空中的雨滴也变成了雪花。但这时候的雪,基本是半冻半融,说专业了就叫“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这叫“雨夹雪”。
小雪节气的特点
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
此时正值公历的十一月下旬,全国的气温普遍骤降,预示着冬季即将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下雪后,使大地披上洁白的素装。不过还未到大雪的程度,只是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有时候是降下像霜那样的小冰粒。
中国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小雪节气的由来: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由来可追溯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每年11月22或者23日期间,太阳达到240°的时候,就是小雪节气到来之时。风俗有:腌腊肉、腌菜、晒鱼干、吃糍粑、吃刨汤等,随着小雪节气的来临,气温下降,气候变得干燥,人们便将猪肉、青菜腌制成腊肉和腌菜,等冬天来临时食用。
俗语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节气的习俗包括腌咸菜、品尝糍粑、晒鱼干、吃刨汤、酿小雪酒等。小雪腌菜,主要是北方腌雪里蕻,渍酸菜。
在南方,小雪前后还有吃糍粑的习俗。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是用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小雪酒是在小雪后,用新粮食酿酒,所谓“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民间有很多与小雪有关的农谚,比如“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指的就是小雪落雪的话,来年雨水均匀,没有大的旱涝。此外,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积雪的保暖作用,也有利于土壤变得肥沃。北方地区小雪节气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到了小雪,因为天气变冷,人们会把门窗糊好,开始储存白菜,留待过冬食用。小雪节气过后,寒意越来越明显,人们也要酌情加衣,饮食习惯也有所改变,人们从小雪节气就已经忙碌起来,为春节储备过冬的粮食,有的腌菜,有的腌肉,热闹非凡。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