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探索“非遗+”模式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都市文化界据【麻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发布消息:
一是“非遗+传承”,增添发展新活力。开展乡村田野调查,寻找乡村能工巧匠,充实非遗名录和传承队伍。开展第六批国家级传承人、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第六批州级非遗项目、第四批州级传承人申报,目前麻江县共获命名非遗项目累计5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1项,州级7项,县级37项;麻江县非遗传承人共计64人,国家级1人,省级4人,州级6人,县级53人。
二是“非遗+工坊”,助推企业新发展。打造以后坝非遗创意工坊为核心的旅游商品街区、文创基地,建成麻江民族文化集散地、民间医药疗养室、传统手工艺体验园,丰富“工坊+企业”模式,扶持示范性强、吸纳就业多、成长态势好的非遗企业、非遗工坊。截至目前,开发文创产品、民族医药、苗家草本洗发水等产品种类约100余种,年销售总额超600万元。
三是“非遗+基地”,丰富研学新趣味。打造高水平精神高地、学术阵地和交流基地,在瑶韵河坝景区建设枫香印染非遗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内设枫香印染专题陈列馆、保护传承区、研学体验区、游客接待等功能区域,有瑶族文化藏品300余件,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共迎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州政协代表团等100余人进行研学游体验。
四是“非遗+品牌”,助力产品新提升。加大非遗文化业态打造力度,选优加强非遗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打造“小县大非遗”的传统文化品牌。精心培育了“正秀洗发水”“育文化”“牛丫山茶”“苗吴记酸汤”“绣娘”等一批极具麻江代表性的非遗品牌,并借“桥头堡”之势,推送企业到省外参加比赛和展销会。
五是“非遗+旅游”,推动文旅新融合。打造民族节庆活动品牌,推出非遗主题游线。借助“苗族祭鼓节”“隆昌四月八”“六月二十四”“河坝瑶年”等民俗节庆,推出“后坝民族民俗博览园”“瑶韵河坝”“乌羊麻嘎尤苗寨”“卡乌药谷江村”等民俗主题游线,培育耕读体验、文创研学、民族演艺等沉浸式体验的旅游业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