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非遗进校园活动火热进行
种非遗种子 收文化果实
信阳市非遗进校园活动火热进行
非遗活动一:皮影戏进入高校课堂
10月8日,信阳学院160位学生齐聚一堂,在信阳皮影戏传承人陈雨伦的带领下,学习皮影戏文化。陈雨伦以PPT演示和皮影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述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发展以及皮影制作技艺。教学相长,问答结合,静中沉思历史故事,动中手舞百万雄兵,学生自然而然就与皮影戏产生情感联系。学生们通过皮影戏学习,从小戏曲感悟中华优秀文脉之隽永,达到“趣中增乐,乐中增智,智中增知”之效果。该校“皮影戏进校园”活动,曾于2020年入选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非遗活动二:花鼓戏与时代共鸣
10月10日,光山砖桥中学举办花鼓戏展演活动,600多个学生现场观看花鼓戏。当天风和日丽,校园内戏台高立,音乐响起时,花鼓戏演员碎步登台,惊艳亮相。经典传统剧目《夫妻观灯》一派和谐美满,民间小曲《姑嫂逛村》生活气息浓厚,小品式花鼓戏《假报喜》诙谐滑稽。花鼓戏传承人一唱三叹,手眼身法步,总是恰当处。艺人们唱得欢快优美,表演滑稽传神,把现场的师生们逗得哈哈大笑。光山花鼓戏是流行于以光山为核心的豫南地区的戏曲剧种,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2014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花鼓戏进课堂已成为该县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广大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地方戏曲,爱上花鼓艺术,传承本土文化,自觉充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
非遗活动三:草编工艺编织美好心灵
近年来,信阳市着力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文化和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强力推进非遗课堂,实现了非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年龄段覆盖,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研发了皮影、民歌、大鼓书、花挑舞、茶艺、剪纸、叶雕、草编、泥塑和面塑等20多门非遗课程。传承人周周进校园,非遗天天有课堂。传承人走进学校教学,学校为传承人设立工作室。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结合“双减”政策,将非遗课引进校园,丰富学生课后服务。传承人与学生良性互动,学生们学有所得,传承人传有所乐。(信阳市文广旅局艺术非遗科 王清丰)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