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令人惊艳的“木版年画”
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9月22日下午,我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文化活动,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老师走进六中校园,为同学们讲述佛山木版年画的故事,带领同学们现场印制年画,与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直观感受非遗技艺之美,传承非遗文化精神。
佛山木版年画佛山木版年画始于宋元,兴于明,盛于清至民国早期,是中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年画,是岭南传统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曾是岭南地区岁时节庆,家宅门庭的重要装饰品,过去畅销于岭南各地乃至远销海外,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它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淮坊的年画齐名,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生产基地之一。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画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春节张贴年画的风俗由来已久。在明以前,人们多用石刻虎、狮放于门前左右,以示驱邪示威。自年画兴起后,人们在腊月廿四以后,便开始张贴春联、挥春和门画,民间俗称贴门神,以作驱邪纳福。
以技艺划分,佛山木版年画包括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类型;以题材划分,门画(俗称门神)、神像画、灯画、榜边画以及民国初专销越南、柬埔寨等国俗称“安南画”的木版画等,以门神年画为最大宗,其主要功用为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体现了人们驱邪纳福的愿望。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