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 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今日大暑 | 大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大暑节气 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
大暑 — 民俗
01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02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03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04 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05 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是指还不会打鸣,或饲育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过的小公鸡。之所以要选择童子鸡,是因为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即使是年轻人,体质虚弱的也未尝不可一试。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 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
每到大暑前后最热的天气,很多地方都有吃羊肉喝羊汤的的习俗。有俗语道“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三伏天吃羊肉和羊汤,可以逼出人体的湿热之气,大街小巷都是烤羊肉串,卖羊汤的,所有的羊肉几乎都是现割现卖现烤,一碗羊汤,加点羊油辣子,几块烧饼,吃的是满头大汗。而上点档次的酒楼中则更擅长推销“全羊宴”,羊眼,羊蛋,羊宝,羊头,羊腿等等都是碟中菜。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