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丰塘镇沙塘村激活传统特色产业 

时间:2022-07-12 13:32 发布于:传统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老山茶迎来新“茶道”——灵山县丰塘镇沙塘村激活传统特色产业

“‘桂青’老山茶相比其他一般品种的茶更耐泡、更醇香,我们村的人都喜欢喝,即使是外出打工也把茶带到外地饮用。”近日,记者走进灵山县丰塘镇沙塘村委会青和自然村,老茶农吴启识一边收购“桂青”老山茶茶青,一边滔滔不绝地对记者进行介绍。

老山茶有历史

说起‘桂青’老山茶的历史,吴启识如数家珍。“听老一辈人说,如今的这些老茶树是几百年前我们老祖宗从山东带来的种苗培育而成的。打我记事起,我们村满山满岭都是茶树,那时生产队、插队知青们集体种植茶树,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每家每户都分有茶山。”现年45岁的吴启识忆起往昔。

上世纪80年代,青和村茶叶产销量达到了高峰,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制茶产业空前繁荣,出口的“红碎茶”在1987年还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金质奖。

但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高峰期后,由于一直沿用制茶老技术,没有研究新技术和新品种去开发新市场,上世纪90年代后,青和村的茶产业逐渐转入低潮期,茶叶价格上不去,很多茶农把原来的茶树砍了改种桉树等其他经济林木,‘桂青’老山茶种植面积缩减到26公顷,“幸存”下来的茶树大多也因疏于管理而被慢慢荒废,还有的被牲畜随意踩踏损毁严重。

老山茶有传承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丰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本地茶产业发展,成立以镇党委政府牵头、丰塘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抓产销的茶产业服务领导机构,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恢复了老山茶树的管理和种植。组织当地茶叶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加工企业深入挖掘老茶树资源优势,加强品牌宣传,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打击恶性竞争,规范行业管理。提高了茶青收购价格,增加了茶农收入。

2021年4月,驻村工作队来到沙塘村委清和自然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万荣了解到,村里有个茶叶专业队,做出来的老山茶品质特别好,广受村民青睐。“工作队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共商老山茶树发展大计,我们想办法为老山茶注册一个商标,进行加工包装推广,把销售价格提升起来,最终让清和村的茶农得实惠。”王万荣胸有成竹地说。说干就干,王万荣带领驻村工作队,联合后盾单位——钦州市农业农村局、钦州海关,决定把老山茶树管理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市面上普通的茶青售价约为每公斤5元,而清和自然村的“桂青”山茶茶青可卖到每公斤14元至18元不等。“老山茶的品种比较好,制作出来的茶,当地自产自销,每公斤售价最高可达300元至320元。”吴启识介绍。

吴启识的茶叶小作坊继承老一辈传统制茶工艺,虽然口味适合老一辈的消费群体,但现在年轻人口味多元化,传统的工艺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幸好,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吴启识保留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对工艺进行改良,丰富了茶叶品类,使口味更契合年轻人的需求。现在每次制作出来的茶叶都供不应求。

老山茶有前景

“老山茶是清和村的特色产业。接下来,我们要推动清和村老山茶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增加茶叶的附加值,延伸它的产业链,从而带动我们镇的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灵山县丰塘镇人大主席赖子福说。

在丰塘镇,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有茶树,种植面积达866.6公顷;家庭作坊式茶厂有27家,CS认证的3家,主要生产茶叶品种有福云6号、桂青小叶种、台湾金萱、金牡丹等,年产干茶叶约2600吨,年产值过亿元。像吴启识这样一个小茶叶作坊,每年就能带动周边几十户茶农每每户至少增加收入5000元。“丰塘镇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党委政府带头推动,进一步挖掘和打造了老山茶品牌,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茶产业产值定能翻一番。”丰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吴其赶对丰塘镇茶产业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原文出处:钦州日报2022年07月07日

原文作者:记者 陆 铭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