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什么时候有的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战国吗? 

时间:2021-10-23 12:41 发布于:传统频道 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霜降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这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南京农业大学沈志忠教授研究认为:二十四节气萌芽于夏商时期,测定了冬至和夏至。西周时期进一步测定了春分、秋分。到了春秋时期,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形成,秦汉之际趋于完善并定型。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华社当时的报道说,“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