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土味儿”文艺队成农耕文化“搬运工”
6月5日一大早,两辆载着80余名村民的大巴车和一辆载着村民自制表演道具的卡车,从郊区西南舁乡东南舁村出发,驶向桃林沟景区。同这支“土味儿”文艺队一起走出小山村的,还有文艺队员们引以为傲的农耕文化。
58岁的东南舁村村民王海玉是这支文艺队的负责人,带领文艺队赶赴盂县、太原多地“晒”农耕文化,让他积累了不少舞台表演和带队经验。“一会儿,咱们要去‘节气文化·四季阳泉’主题文旅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表演,大伙儿都打起精神来,让咱精心排练的节目好好亮亮相。”一路上,忙着对接表演事宜的王海玉不忘给队员们鼓劲儿。
上午9点40分,“节气文化·四季阳泉”主题文旅活动启动仪式的农耕实景展演环节到了。身穿特色服装、头戴羊肚肚手巾,手推自制的“磨盘”“犁”“碾”模型车,肩扛“锄头”“耙”等农耕表演道具的文艺队员依次上场,用生动的表演再现了农耕时代的生产场景,引得周围游客连连叫好。
一旁不停用手机记录农耕实景表演的游客张珍珠说:“我今年65岁,从小生活在农村。看到这些熟悉的农耕道具和生产场景,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很亲切。这种把农耕文化带入景区的形式很好,希望以后能经常看到这类表演。”
“土味儿”表演如此吸引游客,让东南舁村的文艺队员们打心眼儿里高兴。“俺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大伙儿表演积极性还挺高,有时田间地头就是俺们的排练场。看到今天的表演很受欢迎,俺们信心更足了。俺们回去还得把表演细节打磨打磨,争取演得更真实,让更多游客喜欢。”文艺队员王怀真说。 阳泉晚报 郭鑫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