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夏文化论坛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成功举办为推进“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课题实施和阶段性结项,促进夏文化研究传播,进一步加强对夏王朝历史的全面认识,2024年11月16日上午,“2024夏文化论坛”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考
分享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透露,科技考古多个领域已全方位介入二里头遗址,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简单来说,科技考古是把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考古发掘和研究之中。袁靖介绍,科技考古大致可以分为数字考古、年代测定、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王都拼图又添几块■项目简介: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之前只知道二里头遗址的“九宫格”式布局,细节却不甚分明。最新的考古发掘显示,多处城市道路和道路两侧有夯土墙,在宫殿区、作坊区以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间,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十三五”以来,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导下,考古工作逐步揭开了二里头遗址的多网格式布局。在此基础上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临时闭馆公告为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要求,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于2022年5月5日,在我市涧西区等5个城市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切实落实防疫政策,二里头
公告为积极响应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指示精神,应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完善我市各项应急准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当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传染性、隐匿性强,症状不明显,容易多点散发或集中爆发的特点,根据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经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研究批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带来的传染风险,保障广大观众朋友的健康安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自元月5日起暂停开放,开放时间另行公告。在此期间,已经预约成功的预约码将自动失效,所有线下社会教育活动也将同步取消。为满足广大
观众朋友们:当前国外疫情持续扩散,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涉及陕西、甘肃、内蒙、湖南、贵州、宁夏、河北、北京、湖北、四川、青海等十几个省市,疫情传播风险极高,疫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考验。为认真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切实降低疫情输入风险,保障您
4月15日至7月10日,“河湟史前文明——青海柳湾彩陶艺术展”在河南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出,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的117件精美彩陶亮相艺术展。“河湟史前文明——青海柳湾彩陶艺术展”共分“彩陶盛世”和“陶韵流光”两大部分,展出文物涵盖了陶器、石器、玉器和骨器等,是柳湾彩
10月19日,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2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以“线上+线下”的形式“相聚”洛阳,共商世界古都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大计。此次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将以“古老的文明,崭新的故事”为主题,以“二里头·夏都·夏文化与世界文明起源”为主论题,
今年,是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一个大遗址的考古工作,既是中国考古学长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转型嬗变的一个缩影。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这样的学术史认知框架:中国考古学从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至今,不到100年的探索史经历了物质文化史的重建和古代社会的
新华社郑州10月15日电(记者刘怀丕、双瑞)记者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获悉,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于10月19日开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市翟镇镇四角楼村南,规划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整个博物馆总体设计以二里头台地为意象,建筑
中新网郑州9月6日电(记者韩章云)开始于1959年的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距今已经60年,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后,这片古老的土地将通过一座全新的博物馆展示自己悠久的历史。9月5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飞透露,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