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创文旅品牌把名片叫响10月30日,确山县政协文旅文创产品开发专题协商座谈会召开。县政协主席张杰,副县长王巧雨等出席,县政协副主席龚晓润主持会议。为全面了解全县文旅文创产品开发情况,今年县政协将其列入专题协商议题。7月份以来,县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相关单位和镇(街道),通过
分享
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在这里交汇,大漠风光与黄土风情在这里并存,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相融。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与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孕育出榆林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石雕、平
福州茉莉花茶再添一张世界级“金名片”!北京时间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包括我省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武夷岩茶(大红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栾城区古栾水镇内,灯火璀璨,波光潋滟,诗意盎然的文化长廊、梦幻唯美的灯光表演,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日前,栾城区“古栾水镇”特色商业街正式开街,这里夜色秀丽、流光溢彩,街道人头攒动。夜幕降临,宽敞的中心商业街两侧布满了各式各样的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恰逢重阳,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正式拉开帷幕。缙云,建于公元696年,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之美誉,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早在东晋,当地百姓就有祭拜轩辕黄帝的习俗。经过千年时光,如今仙都黄帝祭典有了更加特殊的社会意义和时
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一直离不开“名酒”的引导。自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以来,“中国名酒”在70年发展的漫漫征程中,肩负振兴民族产业的使命,也承担着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的重担。在全球化进程下,中国酒企要如何讲好“白酒故事”?作为唯一蝉联五届“中国名酒”称号的浓香型白酒,泸州老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5月10日上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长金赴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红园、冶春茶社、史公桥施工现场等地,开展“纾解难点、化解风险”走访调研。作为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的西桥头堡和首发项目,红园打造以艺术策展为中心,集创意餐饮、生活休闲、艺术酒店、酒吧、多媒体艺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全国新晋网红打卡地;仰韶文化博物馆陈展高标准提升,喜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仰韶仙门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成为渑池旅游新亮点……过去的2021年,渑池县深入实施文化铸魂战略,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
2月17日,按照全市“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要求和市经济信息化委工作部署,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戎之勤带队走访调研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东方国际集团纪委书记卢力英出席调研。戎之勤听取了上海丝绸集团发展情况介绍,对公司在服装品牌建设
10月23日,中国·海安第八届乡村旅游节暨墩头第六届荷花艺术节开幕。开幕式上,除撒网、路亚钓、水上高尔夫、马术表演、海安特色农产品展销等互动活动外,新增舞龙、舞狮、茶艺展示、汉服巡演等民俗活动,充分展示海安特色文旅产品、里下河水韵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海安文化底
打造城市文化“金名片”为实现共同富裕聚力文化既是照亮人类不断前行的灯塔,也是经济社会不竭发展的原动力。进入新时代,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文化的影响力愈加举足轻重。市委、市政府主办此次“戏聚廊坊·擂响中华”——全国
9月26日记者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通知》已正式发布。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经过推荐、评审和公示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认定445家单位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其
8月3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举行了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授牌仪式,中国温州市、济南市,日本大分县,韩国庆州市4座城市被授予“东亚文化之都”荣誉称号,温州成为中国第十个当选城市。“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于2013年正式启动,是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
擦亮城市文化的“运河名片”(现场评论·古运河新活力①)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
原标题:再添新名片!吉首“画桥”正式启用6月25日,吉首市文化新地标、城市新名片——“画桥”正式揭幕启用。同时,“湘西画家画湘西”美术作品展在“画桥”首秀。湘西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袁新天宣布吉首画桥启用及“湘西画家画湘西”美术作品展开幕,著名建筑艺术大师张永和
6月25日,吉首市文化新地标、城市名片——“画桥”正式揭幕启用。同时,“湘西画家画湘西”美术作品展在“画桥”首秀。湘西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袁新天宣布吉首画桥启用及“湘西画家画湘西”美术作品展开幕,著名建筑艺术大师张永和与湘西州副州长吴凌频共同为画桥揭牌。图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近日,建德梅城龙山书院复建开放,再续千年文脉。原建于梅城北门外乌龙山麓的龙山书院,是严州第一所书院,由范仲淹创办,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范仲淹因率群臣谏阻仁宗皇帝废郭皇后,被贬睦州。到任后,特别重视教育的范仲淹做的第一件事,就
原标题:汉绣的芳华重现之路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行于湖北省荆州、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据史书记载,汉绣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汉绣融汇南北绣法之长,形成以铺、压、织、锁、扣、盘、套为主要针法,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刺绣艺术体系。汉绣强调“花无正果,
最美人间四月天,最是好看在河南。4月22日,“好看河南”短视频大赛暨“微信视频号创造营河南专场”于河南博物院正式启动。作为河南老乡,任鲁豫、海陆出席活动,任鲁豫担任“豫见你我他”暨“好看河南”传播大使,海陆担任“豫见你我他”暨“好看河南”短视频大赛形象代言人和“家乡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采取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传承的希望所在。2020年起,兴宁市文化馆多次组织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推荐项目“兴宁竹板歌”走进兴宁市第二小学,并在全校师生中
1月22日,《雅迪冠能非遗掌潮之旅》首支系列纪录片《逐影之旅》皮影戏篇上线立即引爆网络,雅迪用一场年味儿十足的国潮体验之旅,让我们领略到新潮年味儿的同时,也感受到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同有的匠心精神。用匠心,打造标杆级产品一场精彩的皮影戏跌宕澎湃的热血背后,全是丝丝入
汕尾日报记者沈洛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是新中国的最亮底色,也是海丰的最亮底色!近几年来,海丰拓展思维,下大力气,致力打造“红色名片”,创建海丰红色旅游名县,让鲜红的元素不断促进县域文旅经济“飚红”,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擦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胡兆红201
千年楼塔,“群星”汇聚。其中,“神仙太公”楼英泽惠天下,让古镇药香四溢。近日,杭州慈孝堂中医诊所、楼英中医文化研究院在楼塔举行揭牌仪式。“一所一院”的成功落地,成为楼塔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又一重大推动力,增强楼塔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楼塔镇全面实施“文化+”发展战略
9月19日下午,杭州市富阳区灵岩书画院换届大会在灵桥镇人民政府隆重举行,来自全镇的近30名文化界乡贤齐聚一堂,共叙书画情、聚力谱新篇。灵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书画之乡”美誉,具有丰富的乡贤文化资源。近年来,灵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乡贤文化,关注乡贤发展,注重利用本地
“快来看,这个展区有点不一样。”9月6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首都优秀青年文化创意展区,虽然这个展区在文化服务展区的最里边,却让人眼前一亮:展区以红色为底色,点缀黄、粉、蓝、绿等多色彩。在展区的中心,有一个“青春舞台”,舞台上光带变幻,周边以魔方作为点缀,似乎寓意着青年人的
新华社郑州5月7日电(记者何娟、韩朝阳)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日前闭幕。“五一”期间,移栽的高山牡丹在市内观赏园灿烂绽放,又迎来一波游客潮。“洛阳是中国牡丹的原生地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从事牡丹研究30年的高级农艺师刘改秀说,她所在的国家牡丹园收集野生牡
原标题: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有过千个时尚品牌和逾5万家文创企业“深圳设计”成为新城市名片南方日报2019年9月25日讯16世纪的古建筑下,时尚的轮廓与流畅的线条,诉说着“深圳设计”的韵味。9月22日,由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组织的“FASHIONSHENZHEN”系列活动第四次登上2020
“感谢官渡区政协的帮助协调,我们传习馆的断电问题很快得到了恢复,房租也降下来了。”近日,见到记者,昆明市官渡区乌铜走银传习馆负责人显得一身轻松。7月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政协主席熊瑞丽带领下,昆明市政协委员联络委组织中共、特邀、文化艺术等7个界别的委员、有关专家30多人,到官
根据《中国旅游发展报告》预测,预计2020年,我国旅游人次将达到68亿人次。爆发式增长的旅游消费和前所未有的全民参与热情,以及国际政策的大力支持,都为广东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消费需求升级,人们对旅游的要求逐渐提升为:要环境,也要情景,更要沉浸,旅游观
千个日夜,千名工匠,上千幅碑刻,1455首诗歌,成就了一本“石刻杜诗”。爱诗歌的人请注意,成都一个崭新的诗词文化名片,“杜甫千诗碑”昨日全面亮相。高约3.6米、宽约2米、重达23吨,由戈春男设计、现场镌刻。据资料:“杜甫千诗碑”再现杜诗刻石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活的灵魂,也是标识一座城
晋华/文每逢喜庆节日,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就会在街头庭院摆开乐队,用苇茄和胡琴演奏起欢快悠扬的当地乐曲。“城角高台广乐张,律皆夷则少宫商。苇茄八孔胡琴四,节拍都随击鼓镗。”这首《回疆竹枝词》是1845年民族英雄林则徐从新疆任职奉召回京候补途中,在托克苏的托玛回庄借宿时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