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安宁区文化馆开展非遗竹编风铃制作活动
清明假期首日,区文化馆举办“竹见清明·相约春和——非遗竹编风铃制作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辖区内20名青少年参与,通过“传统技艺+节气文化”的创新模式,让国家级非遗竹编技艺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
活动现场,区文化馆文化遗产中心老师以“一根竹篾的千年传承”为切入点,向孩子们展示了竹编技艺从河姆渡文明至今的发展脉络,以此来了解竹编工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教学环节中,老师采用“理论+实操”的方式,分步讲解选竹、破篾、编织等核心技艺,重点示范“米字编”“十字编”“六角孔编”等基础技法。当看到纤细竹篾在老师手中化作精巧风铃时,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惊叹。
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提问。“老师,我的竹篾总是断裂怎么办?”“编织密度不均匀会影响美观吗?”老师耐心指导孩子们调整手法,鼓励大家发挥创意设计个性化风铃。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一件件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竹编风铃作品新鲜出炉。当微风拂过,清脆的铃音与孩子们的笑声交织成春日最美的乐章。
本次活动通过“教学-实践-创新”的完整链条,让青少年在”做中学”的课堂中领悟非遗智慧。据悉,区文化馆还将推出非遗技艺传承等相关计划,为青少年提供长期学习平台,让传统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