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县文化馆与作协开展捏寒燕儿面塑制作技艺传承活动
宁武县文化馆与作协开展捏寒燕儿面塑制作技艺传承活动
寒食节到来之际,4月1日,宁武县文化馆与县作家协会携手走进东寨镇东寨村,拜访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张白白及其带领的民间非遗传承团队,开展了一场以“寒食访非遗 面燕巧手承”为主题的捏寒燕儿面塑制作技艺传承活动,助力这项古老技艺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寒食节与清明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捏寒燕儿便是这两个节日期间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寒燕儿以面粉为原料,黑小豆、食用颜料为辅料,剪刀、梳子、椎子、树枝等为工具,经过慧心创意、巧手塑造,呈现出以燕子为主,兼有各种动物生肖、其他虫鸟等造型的面塑,当地百姓统称其为“寒燕儿”。长期以来,每逢寒食节,家中长辈便会言传身教,将制作寒燕儿的技艺和民间忠孝文化、念亲习俗传授给晚辈,使其在岁月更迭中代代传承。
“和面、发酵、揉面、捏塑、上锅蒸,每一步都要用心,尤其是上锅蒸,还得掌握好火候,不然面皮就会开裂……”在现年70岁的张白白家里,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面团调制、色彩搭配、造型塑造等各个环节的制作技巧和注意细节,让大家亲身体验、直观感受捏寒燕儿面塑制作技艺的精湛和独特。不一会儿,一只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寒燕儿面塑“跃然”于树枝之上。
提起自己从事了多年的面塑制作技艺,张白白滔滔不绝。她从小耳濡目染,跟随奶奶和母亲学习这项技艺,经历过生活艰辛,依然对面塑制作技艺保持热爱,认为面塑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不仅因为其蕴含着代代相传的手工技法,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就拿捏寒燕儿来说,就不仅寓意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还蕴含着辟邪保平安的美好祈愿,凝聚着先辈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
寒食节捏寒燕儿习俗,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宁武县文化馆与县作家协会开展此次活动,亲身参与寒燕儿制作,是文学创作与乡土文化的亲密联谊,也是创新理念与非遗传承的完美接力,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去年我们携手县作家协会开展这项活动,社会反响很好,今年我们继续开展,希望更多人关注到寒燕儿制作这一面塑制作技艺,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来,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让非遗文化和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宁武县文化馆馆长赵麟表示。(杜鹃 刘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