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园镇:花灯表演不停歇,非遗持续放光芒
黄瓜园镇:花灯表演不停歇,非遗持续放光芒
在元谋县黄瓜园镇领庄村委会大学庄村,逢年过节,乡村舞台上就开始花灯表演,参与表演的演员们,很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凭着热爱,自己写词、创作、排练,为群众带去欢声笑语。
“黄瓜园镇大学庄的花灯流传已久,我想让花灯戏能继续传承下去。现在我的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表演多久,我正在筹备整理一本手记,希望把花灯的词曲记录下来,方便传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花灯戏表演。”国家级花灯戏非遗传承人陈申华说道。
姜文渊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申华的徒弟,他不仅是元谋县苴林艺渊花灯社负责人,还是黄瓜园镇农民理论家宣讲团成员,是“金土地”种植能手,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除了田间地头的忙碌,更多的时候他还受邀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他会在培训的过程中给大家讲一讲元谋花灯的由来,也会在大家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呼声中,即兴来上一段表演。姜文渊说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元谋花灯带出去,让更多人对我县国家级的非遗项目“花灯戏”(元谋花灯)得到进一步的了解,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在姜文渊自家基地的院子里,隔开了一个专属地带用于花灯节目彩排。傍晚时分,经常有花灯社的成员和花灯爱好者在这里开展节目彩排,这个社团里年纪最大的58岁,年纪最小的13岁。随着鼓声、锣声、小调的响起,演员开始登场,他们将法律知识、国家政策、社会变化等融进花灯戏中,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将乡村振兴故事,普法宣传教育,用花灯戏展现出来,让大家在歌舞表演中也能了解政策、学到法律知识、看到社会的变化。
“我记忆中,每逢过年过节,我们村里就会组织文艺表演,爷爷奶奶就带着我们一起看花灯戏表演,我觉得非常有趣,也很喜欢,从幼儿园开始我就跟着大家一起练习,现在已经学习了8年,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也会一直学习下去。”苴林艺渊花灯社13岁的“小演员”金豆说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智慧结晶和辛勤劳动,是历史的真实见证。近年来,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建成了更多的乡村舞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乡村文艺、乡村表演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也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来源丨元谋县黄瓜园镇人民政府 李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