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镇:积极开展文物遗迹摸排,增添创城历史文化底蕴
小松镇:积极开展文物遗迹摸排,增添创城历史文化底蕴
自发布《小松镇关于支持和参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倡议书》以来,小松镇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动员,得到辖区群众踊跃响应。镇文化站收到文物遗迹相关线索10余条,经实地踏勘,新上报4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遗址。其中,定高村的3处遗迹充分展现了明清时期“以水为脉”的立体化生活图景。
每处遗迹都是解码地域文化的基因片段。封山明代肖宅后门井作为下头坪活态水井的代表,至今仍可正常使用,该井水质优良,具有甘甜、洁净、爽口等特点,支撑周边村民洗衣做饭、灌溉农田,这份穿越600年的清冽,不仅孕育了“龚厝巷出美女”的民间佳话,更印证了古人择水而居的生态智慧。而始建于乾隆丙寅年(1746年)的定高杏花井,虽已停用,但其青石井栏上遒劲的落款刻痕清晰可辨,井壁苔痕斑驳处见证着“生命之源”对世代村民的滋养。
更令人惊叹的是村中保存完好的清代中期地下排水系统。长达300米的石砌涵洞如潜龙蜿蜒,1.5米高的拱形通道至今保持排水功能,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据村民回忆,“旧时全村雨水皆由此排出,从未内涝”,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令人叹服。
下一步,小松镇将继续坚持“宣传+保护”并重的工作思路,开展名城保护进校园、进村等活动,普及历史文化保护知识,并做好辖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生动展现当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积极助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文字:陈海康
- 标签: